網絡文學江湖,免費與付費不能共生?
文/廬陵子村
“又見百度,還是貼吧。”
4月25日,南方都市報一篇題為《網絡作家舉報貼吧盜版網絡原創文學》的報道,將BAT之一的百度又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該報道指出,百度貼吧“贅婿dt吧”存在由用戶上傳的未經版權所有方授權的盜版內容。針對此事,百度貼吧發布官方聲明,表示已立即展開排查處理,并將在12小時內清除相關侵權內容。
因為剛好臨近 “國際版權日”,此次事件再度引發公眾對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的熱議。據我觀察,在這一輪的輿論中,大家已經從百度貼吧盜版一事,延伸到網絡文學的版權保護,甚至網絡文學是該免費還是付費的終極話題。
確實。“治標不如治本”,加強平臺監管、嚴格控制盜版,這只是“治標”,并不能完全杜絕盜版行為的出現。因為貼吧、QQ、微信等平臺出現盜版內容的根源在于,很大一部分讀者喜歡“免費”的內容,而不愿意“付費”閱讀,這就直接導致了盜版行為的“滋生”。
那么,隨著網文生態的不斷發展,網絡文學作品是該免費還是付費呢?今天,我們也來討論這個問題。
付費與盜版
央視新聞近日針對網絡文學盜版一事,采訪了一位叫“高樓大廈”的網絡作家。高樓大廈坦言,他從2004年開始寫作,目前作品字數已經超過1600萬字,正版作品的累積點擊量超過五千萬。但從自己上傳第一部作品開始,盜版就像鬼影一樣揮之不去。甚至,他還現場給央視新聞記者“直播”了一遍:上傳自己最新的作品章節到付費網站,不到2分鐘即被轉帖盜版。
高樓大廈告訴央視記者,盜版文學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經常有專人盯住知名作家作品的更新時間。為了盡可能減少盜版給自己造成的損失,曾經有一位知名網絡文學寫手采取先發假網文,再發真作品的辦法和盜版網站玩起了捉迷藏,結果惹怒了那些從事盜版文學的“李鬼”。“盜版的人就真的在他的書評區,直接公開開帖子在帖吧里說,以后無論你再怎樣反盜版,只要你傳上這個真章節一到兩分鐘之內,我一定把你這個盜走。”
可想而知,網絡文學盜版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產業鏈。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2014 年全年,盜版網絡文學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計價,PC 端和移動端的累計損失為77.7億元。
當然,這種計算方法有點“絕對”。一是它忽視了很多網絡文學作品的讀者并沒有付費意愿,而他們之所以會花時間看他的盜版作品,恰恰是因為免費;二是當下的很多網絡文學作者,他的變現來源不僅僅是讀者的“付費閱讀”了,而是根據其作品延伸的泛娛樂產品的版權費。
誠然,如果只是站在這些年網絡文學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盜版”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很多小說的影響力,甚至幫一些根本不知名的小說打開了意想不到的“市場”。所以,當南方都市報再追蹤報道時候,其也坦言:作為一個成熟的U G C社區論壇,貼吧讓一批網絡作家又愛又恨——恨的是,作品被盜用,偶有發聲,還被盜帖者諷刺;愛的是,沒有貼吧,很多人,尤其是剛起步的網絡寫手,沒有更合適的渠道來集納人氣。
顯然,當我們在談論付費和免費的時候,并不能簡單的“一刀切”。
IP 與網紅
4月28日,在2016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騰訊公司副總裁程武總結出互聯網業界最新趨勢。他認為,“現在網紅更紅、IP更貴的原因也許來自連接革命。”因為連接革命讓網民數量的急劇上升,網絡節點數的大幅提高,從而讓網絡價值飆升,網絡中的個體也有望實現更大的價值,社會正在共享連接的力量。
他雖然說的有點虛,但卻點破了當下互聯網的兩大趨勢:IP和網紅。
Papi醬的短視頻,從開始到現在還不到半年時間,但其已經獲得了真格基金、羅輯思維、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共計1200萬人民幣的融資,估值上億元,而其第一次廣告投放也被2200萬拿下。
市場為什么會給她這么高的價值?如果和網絡文學一樣,只是按付費閱讀來算的話,他的一集短視頻要多少費用才能達到他現在的估值呢?顯然,市場給她的定價根據她的影響力和粉絲價值來衡量的。換句話說,papi醬的價值并不僅僅是在他的短視頻,而是她自身這個“IP”。
與此類此,網絡文學的價值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付費閱讀”的層面,它的價值也應該作為一個“IP”被市場定價——粉絲和影響力。甚至,隨著作品的火爆程度,作者本身也會脫離作品成為“網紅”,如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大神。
而一旦成為IP或網紅,作者的變現價值則會遠遠大于付費閱讀的價值。這點從近來年來郭敬明、韓寒等作家紛紛將小說搬到電影院后的票房就可以一窺端倪,包括近兩年的《甄嬛傳》、《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瑯琊榜》等熱門電視劇,它們也都讓作家們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網絡文學的真正價值不是在于你有多少讀者在付費閱讀,而是你的作品有多少粉絲在看,以及它的影響力有多大!
生態的“ 二八法則”
前面是站在純市場的角度去分析網絡文學作品的價值。現在,我們跳出來,站在整個網絡文學生態的角度去思考:網絡文學該付費還是免費?
所有生態都是二八法則,少部分人占領了大部分的資源。網絡文學也是這樣,少部分人賺了大部分的錢。因為并不是所有人的作品都能成為IP,所以其實有一定的作者是需要靠付費維持創作。
所以,站在網絡文學平臺的角度考慮,其實免費和付費并不能“一刀切”。最好的辦法是,版權方借鑒視頻網站的做法,就像愛奇藝視頻那樣,付費用戶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熱門內容,而免費的用戶,則需要多等一周。而且,版權方還可以和貼吧等其他流量平臺合作,向其輸出內容,借其平臺為自己的作品積攢“粉絲”,使其形成“IP”。
綜上所述,如火如荼的網絡原創正在成為新型內容經濟的重要部分,而對應的網絡原創內容的版權保護,以及免費+付費模式的完善,都是一個不斷試水、改進并日益完善的過程。未來,原創作者、影視游戲公司、粉絲群體、互聯網平臺公司如果能夠建立良性的合作機制,網絡版權保護及IP經濟推動,都會慢慢解決。
注:本文作者@廬陵子村,微信公眾號:科技茶館(ID:kejichaguan),關注商業變革和科技公司。線下約聊請加我微信:lulingzic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