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能治療抑郁嗎?
深圳市南山區,一座橋上的騎手和飛車。
很久沒寫這個系列。今天在出門前匆匆提筆,是因為一個朋友突然跟我說,家里親弟疑似抑郁,癥狀軀體化,想讓他去送外賣緩解抑郁。問是否可行?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是不是我們這幫人寫了太多外賣,講了太多跟外賣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和溫度。以至于在無形之中,讓讀者和身邊好友對外賣這個職業有了濾鏡,讓更多的人覺得,外賣其實還是一個具有緩解抑郁等功能的職業良方?
這顯然是萬萬不行的。
可能對于有些人來說,短暫地離開格子間的環境,做一些輕體力勞動,增加更多的光照和適當的運動,確實讓人高興了不少。但是這個選擇的前提是, 送外賣這個動作,是其本人深思熟慮之后,自己做的選擇。 而不是像我朋友弟弟這種,求職半年無果,面試屢屢受挫,情緒低落之時,被家人要求去送外賣。
我跟我的朋友說,千萬別。外賣的那個系統, 一 旦上線接單,就意味著始終有電子小辮子抽打在身上 ,那不是一份能讓人內心寧靜、情緒穩定的工作。正常人在送外賣久了之后,都能被系統逼瘋。何況本來就已經陷入抑郁情緒的人。你應該帶他去醫院,而不是催他去送外賣。
我朋友說,“還真讓他去注冊了一個外賣員身份,想讓他試試。你這么一說,那還是算了。”“主要是考慮他才23歲,一天到晚老是悶在家里不出門。昨天我們說去郊外郊游采摘。他沒興趣,推脫說要投簡歷。晚上回來問他投簡歷了嗎?又說沒有。“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就是這種狀態,就感覺挺抑郁。”
作為姐姐,我的這位朋友想關心弟弟,但又小心翼翼,不知道如何下手。她已經努力做到了一邊攔住了媽媽的嘮叨,一邊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努力給弟弟增加技能點。她甚至找出了當年自己學技術的教材和課程,挽起袖子上陣,給弟弟加了一些新技能。但收效甚微。
因為小男孩情緒不高,旁人咋努力都白扯。她這才萌生了要不讓弟弟送外賣散散心的想法。哪知只是剛提出想法,卻又被熟人攔住了。
“我弟這種情況,你有啥建議嗎?”“他喪失了交流,不說話,不出門。已經陷入這種沒工作,也找不著工作這種惡性循環里。”
昨天趁著家長不在一旁嘮叨的時候,這位姐姐悄悄地單獨問弟弟,心里到底咋想的? 小男生說沒有目標。“他說他想很久了,說不想活了。” “說現在的目標就是考慮責任,要給爸媽養老。等到自己40歲的時候,就不想活了。現在的情況就是啥也不想干,不想工作,也不想談戀愛,對任何事情都沒啥興趣。”
實際上,對于朋友弟弟的情況,除了建議他們去看醫生之外,我給不出任何有效建議。但是作為一個真的送過半年外賣,對騎手這份工作有深刻體會的人來說:我唯一能確定的是,人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尤其是對于這種剛畢業,年齡小,社會化不足的小同學來說,就更不能把送外賣當作情緒困境的解藥。
現在想想, 我在送外賣的那半年,可能是我情緒最暴躁的半年。 雖然平時不是脾氣很炸的那種性格,但是一旦被系統四面八方地催單時,身邊的每一個超車都能讓我生氣。超時扣錢、撒餐扣錢、那個倒計時的時間比沙漏流得都快。我送外賣的時候,有其他騎手似有所指地跟我說:你有注意到軟件里的時間,比真實的時間流逝要快嗎?
系統里有很多彎彎繞繞、不為人知但又足夠讓騎手抑郁的事。
人真的不能高估自己。 我不送外賣的時候peace & love;送外賣的時候,那可就不好說了。 對面阿姨逆行跟我兩車相向時,我絕對不會給對面讓路。后來隔了很長時間沒送外賣,有天騎車出去,同樣碰到逆行的阿姨,我竟然笑呵呵停了下來,讓她先過了。
這個行為,連我自己都震驚啊。
總之我送外賣時,就是我人生最暴怒的時候。本來就被系統折騰得神經緊繃。這時候再遇到外賣平臺的人,理直氣壯、居高臨下地來一句要來跟我“對齊”,仿佛那種“對齊”是一種平臺對個人的恩賜,是你們家祖墳冒青煙了,我于是果斷地拉黑了他們。一個沒有共情力、沒有對“人”的足夠關懷、居高臨下、傲慢的團隊,如果心里只有資本層面的OKR和KPI,是做不出真正以人為本的好產品的。
總之,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人在送外賣時的狀態,和平時簡直判若兩人。起初我肯定覺得是個人認知不夠,是我自己的問題。直到有次跟同樣在送外賣的山東臨沂大學文學院的邢斌老師聊了幾句,邢老師說,休息在家,聽到外賣的訂單一響,就條件反射一樣想去接單。摩托車跑在路上,就不自覺地著急和憤怒了起來。和我一起送外賣的大廠老同事Rock、keiven,大家聊起來感受特別共鳴。
不同的人,走進同一套系統。大家的條件反射幾乎是一模一樣。
所以, 人不要高估自己,機器比人心硬 。人類只是一種在環境刺激下,能夠被時刻改變的脆弱小動物。
外賣是一個新興職業。它在創造了價值的同時,也同樣飽受爭議。而這些爭議由于技術進步和等待法規的不斷迭代和完善中,還存在很多盲區。因此很多東西,如今還薄霧一樣漂浮在水面之上。作為個體,要警惕不要陷入任何一種單一思考和價值選擇,保持謹慎,保護自己。
有抑郁情緒要去看醫生,尊重專業。 情緒不好不要去送外賣!!! 本來就抑郁的人去送外賣,等于是把高敏狀態的人扔進電子系統反復去命令和刺激。這對抑郁及疑似抑郁人群來說,風險翻倍,且完全是不可控的。請基于這個認知,尋求專業幫助,關愛身邊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陌生人肖像計劃 ,作者:幾何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