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最喜歡的啪啪啪姿勢、柏邦妮睡過柯震東一一曝光,分答沒想到你是這種“飲料”!

最近,頻繁出境的分答果斷地占據了各大網站的熱點新聞位置,從商業模式的探索到大咖答案的泄露,實打實的引起了業界乃至業余人士的關注。下面請看幾則新聞:
@ 投資界 :近日,王思聰在“分答”上開通了自己的主頁。3000元一次提問,截至出稿,王同學一共回答了24個問題,賺了72000元!網紅就是任性!作為網紅背后的迷妹,我們從24個問題中挑選了最感興趣的10個,分享給大家。首富之子、投資公司董事長、電競公司董事長、網紅小王,你每一面都美!關于董事長王思聰:投資\創業1、網友:投資經歷中最讓你滿足和興奮的點是什么?你選擇投資的標準是什么?
@ 中華創業網 :5月29日上午,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一組對話截圖,截圖中一個名叫“江湖夜雨”的人問柏邦妮:“聽說你和柯震東上過床,他功夫怎么樣,滿足你了么?”柏邦妮回答:“這個其實是不應該講的,但是,既然你大膽地問我,我就坦誠地回答你。我覺得肉體還是鮮美的啦,但真的是,技巧就還算是那樣,還算蠻熱情的。那種滿足應該是心里的滿足,畢竟是這么帥的人,心里還是覺得挺愉悅的,請不要告訴別人。”
@ 搜狐公眾平臺 :你可以把「分答」看成「零售版在行」,在這里你可以花點錢向大咖提問,也可以答題收錢,最關鍵的一點,如果答案被人「偷聽」(不好意思,偷聽也要花錢),答題者和提問者就能平分收益。 某個同事一題未答,靠提問被偷聽就賺了500多……而且這完全是睡后收入,一覺醒來,自己的提問又幫自己賺了一百多的節奏。 現在大家一開口就是「誰誰誰上來了,趕緊去提問」、「誰誰誰已經賺了600」、「向誰誰誰提問的投資收入比最高」。 來圍觀下大咖們回答了哪些問題,也看看提問大咖的同學賺到了多少~
分答是什么?
如果你還不知道分答是什么,請看這里。果殼官網介紹:分答是5月份上線的一個付費語音問答平臺。每個人都可設定自己接受提問的價格,任何人只要付費就可向其提問,被問者可用60秒內的語音作答。這條語音,可以被其他人付費偷聽,偷聽收入問者、答者平分。所以回答能賺錢,提問也可能賺錢。
虎嗅作者闌夕 對分答的模式做過解讀:
「分答」仍以「在行」為服務對象,由于后者已經新增了懸賞電話作為線下約見的替補形式,加上「分答」的異步語音,「輕中重」三種知識銷售渠道清晰可見。
只是,「在行」的產品矩陣,在實際意義上委實更加貼近業界俗稱的「粉絲經濟」的套現玩法,求教對象的名望遠勝于內容本身,因而將約見做成「粉絲見面會」和將問答變成「近距離聆聽大V」的結果或許有些南轅北轍的成分出現。
分答的意義
據 新華網報道 ,在互聯網時代,技術讓知識分享不再拘泥于課堂,甚至可以學到很多在課堂上永遠學不到的獨家經驗,這無疑是一次變革。知名人士在分答上,借助“粉絲經濟”獲得較多收聽者和提問者,通過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和人生故事,傳道授業解惑,不可謂不是功德一件,其次通過分享讓粉絲更加了解自己,也是吸粉增粉的大好機會,最后還獲得了知識轉化而來的經濟報酬,可謂“一石三鳥”。對于普通人而言,在分答上也許關注度沒那么高,但可以將自己的分答鏈接轉發至朋友圈,通過熟人互動,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生活小竅門甚至是育娃經等。
提問和回答的本質是思考。有時候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重要,尤其在分答這一平臺上。提出一個好問題,偷聽的人多了,“你睡了,你的問題還在為你賺錢”的夢想也就實現了。那么如何向分答提出好問題呢?首先問題要簡單易懂,覆蓋人群廣;其次問題要有一定針對性、代表性,并盡可能有趣。
誕生之初的走紅、盈利模式的不明朗以及國人為知識付費的習慣尚未養成,讓分答飽受爭議,有人認為是曇花一現,是朋友圈的又一爆款,也有人比較樂觀,認為是一次知識變現的成功嘗試。無論是何種結局,都有待時間檢驗。但只要人類的求知欲不減,分享知識的探索就會一直向前。
分答與知乎Live的對比
同樣在5月,知乎也推出了一款類似于分答的付費產品——知乎Live,定位于實時的問答互動,會根據每個用戶的不同屬性,為不同用戶推薦合適的live話題。
借用 虎嗅投稿作者天使不投資人 的分析,于知乎而言,live 的模式比起知乎本體門檻高了不少,足以過濾許多低端用戶。留下的雖說可能還是高端的雞湯寫手、段子手、成功學販子、情感專家、創業導師,也總比是個人就能當的導師要強多了。
于在行而言,分答的門檻卻比在行要低了不少,這個低并不低在進入門檻,而低在使用門檻上。從前非要折騰一天完成的一單,如今閑暇時間隨手就給答了,一個月登錄個四五十回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
知乎做的減法,減掉的是劣質的、套路的、沒個性的內容,目的是讓更少的答主參與其中,減少內容總量,讓它看起來「更高明一些」——反正我本來量足夠大了。雖然如前述所言,再多的 0 也拔不出 1 來,但首先知乎并沒不堪到完全沒內容,其次 live 可以搭粉絲經濟的快車,對于質量要求,其實沒有那么高了。
在行做的減法,減掉的則是不必要的環節、過高的使用成本,目的是讓更多的答主參與其中,增加流通的內容(莫忘頗為創新的「偷聽」),避免之前越做聲音越小的尷尬。雖然粉絲參與其中的成本也猛然降低,有直接與粉絲經濟劃等號的嫌疑,看上去沒那么愛惜羽毛了,但對于企業來說,走上一條背離初心的道路,若能賺錢,也未嘗不可是吧?
將花錢偷聽來的答案公布出來,好還是不好?
不過,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分答問題的傳播也受到業界詬病。誠如上文對王思聰柏邦妮史航等公眾人物答案的公布,都是網友的自發分享,這主要源于分答的提問門檻和偷聽門檻低,任何人都可以提問,任何人也都可以偷聽別人的答案。
以王思聰的問答為例,除了王網紅輕輕松松回段話就來錢,分成措施使得提問者花的錢不一定會打水漂。如果提問被回答并且被其他用戶”偷聽",提問者就能跟回答者一起"數錢",比例還是五五分賬。
換句話說,你的提問如果夠專業或是夠勁爆有趣,回答被聽到次數越多,就可能跟著"國民老公"或是其他大咖一起賺錢啦。
不過,偷聽者的零門檻,隨著提問者分享的越來越廣,被偷聽的機會也就越大,就擁有更多的偷聽者。換句話說,光靠分享偷聽來的答案都能做做個熱點了,這樣到底合適嗎?
而隨著偷聽的人越來越多,回答人的隱私問題也逐漸暴露,漸漸地便會弱化分答回答內容的價值,到時候會有幾個大咖面對犀利的問題還說實話呢?分答也許會就此演變成一個娛樂平臺,而沒有任何價值,早期果殼建立的威信也會被逐漸泯滅。
本文由 南舒123 授權 虎嗅網 發表,并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0652/1.html
未按照規范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