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又讓段永平賺了17億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投中網 (ID:China-Venture) ,作者:劉燕秋, 原文標題:《又被段Sir賺了17億》,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今年最亮眼的中概股,當屬阿里巴巴。今年以來,阿里漲幅超過了60%,由此大賺一筆的投資者不少,其中就包括段永平,年初到現在,阿里幫段sir大概賺了2.4億美元 (超過17億元人民幣) 。
疑似段sir在美國管理的賬戶“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該賬戶持有8只美股,持倉市值145.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3億。相比三季度末,他在四季度減持了蘋果、伯克希爾B、谷歌C、迪士尼、莫德納,增持拼多多、西方石油和阿里巴巴。
就在我寫稿時,由于發布了一份遠超市場預期的財報,截至2月20日收盤,美股阿里巴巴收盤漲幅達到8.09%,創了2021年11月18日以來的新高,市值超3200億美元。
不過四季度段sir加倉阿里巴巴幅度不大,持倉比例增加0.13%,持倉市值為3.84億美元。這些持倉如果到現在還未賣出,將增值到約6.2億美元。當然按段sir的風格,很可能不會賣出,甚至不排除再加上幾筆。
估計他也沒想到,開年之后,阿里的股價一路飆升,年內漲幅達50%。馬云出現在阿里西溪園區那天,港股開盤后阿里股價沖高到108.6港元,美股收盤時也大漲7.55%。隨后又登上了座談會,馬老師依然是最受市場關注的企業家。
剛剛發布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大超市場預期。營收2801.5億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為464.34億元,同比增長333%。電商基本盤里,淘天集團的客戶管理收入 (CMR) 同比增長9%,而此前大摩等機構的預估在5%附近。跨境業務表現強勁,國際數字商業收入同比快速增長32%。本地生活和大文娛板塊的虧損則同比收窄。
當下人們最關切的,來自阿里云的收入同比增長13%,上季度這一數字僅僅為7%,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
可以想見,deepseek出來之后,算力需求大幅增加,阿里云的增速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與蘋果達成合作,開發面向中國iPhone用戶的AI功能和服務,也為阿里帶來更多人工智能和云端的變現機會。
此外,阿里賣掉虧錢的大潤發和銀泰百貨,表明了聚焦核心業務,逐步退出非核心資產的決心,對于提升股東回報率也是利好。從外部來看,外資重估中國科技股的潮流帶動中概股回暖。而這份亮眼的財報,也將進一步推動重估中國資產的邏輯,夯實投資者重倉中國科技資產的信心。
不過,段永平早說過,AI他看不懂,他也說過,阿里的有些業務已經超出他這種早已退出江湖之人的理解范圍。畢竟是認知之外的錢,所以這波即使買少了,估計他也沒啥遺憾。
段sir加倉阿里,只是捎帶手
段sir增持最多的還是拼多多。繼三季度已經大手筆上倉位后,四季度他進一步增持332.1萬股,持股從390.8萬股增加到722.9萬股,增持比例85%,持倉比例從3.2%提高到4.8%。
這一動作不禁讓人想起另一樁事。今年年初,段永平在母校浙江大學見面會上不吝贊賞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你要去做對的事情,要把事情做對,你要想長遠。我覺得黃崢就是這樣一個人……”盡管過去一年拼多多處境并不明朗,在和年輕校友的談話中,他絲毫不回避談論拼多多,甚至直接給黃崢的人品和戰略眼光打了保票。
在拼多多上,段永平不光嘴上表達欣賞,還拿真金白銀出來投資。當然,既然是理性的投資動作,肯定不只是出于對黃崢個人的信任。最起碼,價格合適也是很重要的條件。
逢低買入,在跌幅深的個股上加倉,是經典的抄底策略。據說段永平曾在2023年四季度清倉了拼多多,不過隨后又在2024年二季度重新建倉。回頭看,2023年四季度正是拼多多最春風得意的時候。2023年11月29日,拼多多以1924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1918億美元市值的阿里巴巴,成為美股市值最高的中概股。在高點清倉,又在低位買入,段Sir這波節奏算是踩得很精準。
相比拼多多的大手筆,此番對阿里的加倉就只能稱得上是順帶一捎手。
其實,段永平欣賞馬云的程度,可是遠遠高于欣賞門徒黃崢。早在阿里沒上市之前,段永平就曾多次在雪球上表達對馬云和阿里企業文化的認同。
2010年,他真摯地稱贊道,“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是我在中國企業里迄今見到的寫得最好的企業文化。擁有這么好的企業文化再加上已經找到的這么好的生意模式,阿里巴巴想不成功都不容易啊。這也是我愿意買Yahoo的最重要的原因!”
要知道,他講這話的2010年,阿里其實發展得并不算順利。B2B業務面臨金融危機后外部經濟不景氣和國內垂直電商的競爭,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京東等電商平臺也在沖擊淘寶和淘寶商城 (天貓) 的業務。在社交化電商和團購模式方面,阿里的嘗試也不成功。
這些短暫的競爭結果沒有左右段永平的判斷。哪怕在2011年衛哲離職事件后,段永平依舊力挺馬云,覺得這么處理沒什么不對。2013年他甚至說,在中國企業家里,最佩服的是馬云,沒有之一。2014年,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上市。段永平后來透露,阿里上市時,自己便買入了股票,但未公開具體持倉規模。
不過,這種基于阿里企業文化的投資信念一度破裂過。起因是“二選一”事件。2015年雙11前夕,有商家致函京東稱,由于受到某平臺壓力,將撤掉京東的會場資源。隨后,京東實名舉報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平臺逼迫商家“二選一”,通過壟斷手段嚴重擾亂了電商市場的秩序。兩年后,京東又向北京高院針對天貓、阿里巴巴提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訴訟。
2019年,段永平在雪球上表達了自己的失望。“當我看到‘二選一’這種‘讓自己的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企業文化時,我決定賣出了自己的股票。”一年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再度公開投資阿里的消息是在2021年8月,他同時抄底了騰訊和阿里。出手的理由也寫了,“商業模式好的公司,好的價錢,總是有吸引力的。用十年以上的眼光看問題,會讓問題簡單很多。”那時候的價錢確實合適,投中網曾分析過,中概股行情低迷,騰訊、阿里那時市盈率不到20倍,都處于IPO以來的最低水平。
到了2023年4月,段永平又在雪球上表示開始思考阿里,“先賣點put (看跌期權) 再說”。這被視為對阿里股票的又一次抄底。
到了年底,有始有終的網友追問他思考阿里的結果。段永平謙遜地表示不太了解電商 (包括拼多多) ,但承認喜歡馬云身上的很多東西。“過去我覺得馬云很了不起,今天我依然這么覺得,和股價無關。我眼里那個馬云就是那個騎著自行車隨時準備逃跑但依然壯著膽子對著那幾個偷井蓋的大漢大吼一句的漢子。”
那起“見義勇為”事件發生在1995年。杭州西湖明珠電視臺策劃了一個街頭測試,安排五六個大漢假裝在路上撬井蓋,看有沒有路人出來制止。路過的行人個個視而不見,直到一頭亂發的馬云出現。馬云想起幾天前有小孩因窨井蓋被盜而溺亡的新聞,決定制止這一行為。但苦于找不到警察,他只能一腳踩在自行車上,一面沖壯漢大吼。
段永平看到的顯然不僅僅是好人的那個層面。更早之前,他曾點評過,單純的理想主義者走不遠,單純的現實主義者做不大,而馬云兩個都是。也許在他眼中,偷井蓋事件里,那個邊制止惡行邊準備逃跑的馬云,正是關于務實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注腳。
也是在“見義勇為”的這一年,馬云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債務。在西雅圖,他通過朋友的介紹首次上網,由此意識到互聯網的巨大潛力。回國后,31歲的馬云創辦了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推出了中國黃頁網站。
企業家最了解企業家
不過還是那句話,欣賞歸欣賞,投資歸投資。阿里和拼多多一樣,在段永平這里始終屬于“看不透,下不了重手”那種公司。
就拿那回賣put來說,盡管沒有公布具體期權數量,網友據段永平分享的截圖推測,顯示有1199張合約可交易,對應的正股為119900股,最高可以對應資金超5500萬 (近800萬美金) 。哪怕拉到上限,這在他的倉位里也只占很小的比重。這一抄底行為本身帶著試探性——通過期權工具降低買入成本,若股價下跌則低價接盤,上漲則賺取權利金。
他自己都將賣put的行為稱為一種“象征性支持”。當時阿里公布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業績,收入增長9%,超市場預期。盡管高盛和瑞銀等投行依然保持著對阿里“買入”的評級,認為其以用戶為先、保持價格力的策略已初見成效,正形成用戶、商家和平臺之間的增長正循環。但到了11月底,阿里的市值被拼多多超越,阿里股價跌至歷史低位的72美元,PE僅為10倍左右。支持阿里,就如同之前支持新東方,虧了就虧了。
段永平認為,阿里要想再現輝煌不容易,不確定性很大,但不否認還有機會。關于阿里,他仍然有喜歡的部分,也有不喜歡的部分。在和雪球創始人方三文的交流中,他再次明確表示,對阿里最不喜歡的就是“二選一”,因為那違背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對于一個如此看重企業文化的人,這顯然動搖了他投資阿里的信念根基。不過后來他發現,此事并非由馬云主導。
最近一次談到阿里,是段永平對姜萍事件表達失望之情。“確實有點失望,師生共同作弊,他們為什么?!阿里不容易,終于面對了。估計他們早就知道了,只是想等時間長一點后才公布而已。”
一手阿里,一手拼多多,段永平同時押注了兩個不同時代的電商物種。只不過,這兩家公司在H&H的持倉都沒有超過5%,也說明他的心態更多是試試看,比起商業模式,更多看好的是創始人的特質和品格。H&H的最大重倉股,依舊是他看得懂的蘋果。
比起持倉變動,更有意思的是段永平持續輸出的對這些公司看法的變化。終歸是企業家才最了解企業家,而對他不了解的部分,這位講究“本分”的投資者又始終有敬畏心。
只不過任何事都有期限,段永平正在減少自己的發言。“突然覺得該說的都說過了!今天后會大幅度減少發言,但偶爾還是會來說上一兩句的。”他在1月表示。十幾年來一直在網絡社區為股民指點迷津,當“大道”真的隱于無形,不知道網友們會不會懷念這位接地氣的投資“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