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創業搭子”,自立門戶了
“做手機、電子煙,這是兩次失敗的創業。”朱蕭木緩緩吐出這句話后,旋即補充道,“但后來跟羅老師一塊還債,做了交個朋友就非常好?!?/p>
這些年羅永浩輾轉數個風口,朱蕭木始終是追隨左右的核心“創業搭子”,很大程度上源于羅永浩身上所展現出的“現實扭曲力場”——老羅曾提到他與喬布斯都擁有一種“現實扭曲力場”,這一名詞最早出自《星際迷航》,指通過駭人的眼神、專注的神情、口若懸河的表述、過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實以達到目標的迫切愿望,以及所形成混淆視聽的能力。
這種特質與羅永浩的成名如影隨形,論演講水平他出類拔萃、論廣告創意他屬業界一流——從新東方講師到牛博網,老羅搖身一變成為互聯網名嘴,也被塑造成草根在鐵板社會向上翻騰的樣板。
然而,直到錘子科技在“賣身”中褪去光環,羅永浩身上的榮光終被債務黑洞所吞沒。
機緣巧合之下,直播浪潮再次選中了羅永浩——當他在直播間喊出“ 3、2、1,上鏈接”時,又找回了個人的“現實扭曲力場”——說實話,習慣了老羅往日懟天懟地的彪悍,一時間竟難以接受他在直播間笑臉迎客的樣子。
?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羅永浩在一路蹣跚摸索中踩準了直播電商的風口,一年躋身全網帶貨前三甲;而當羅永浩調侃《真還傳》的段子刷屏后不久,羅永浩與朱蕭木再次毅然轉身跳入創業大潮,兩人分別于 2022 年、2024 年相繼開啟新的創業項目。
眼下,羅永浩正在社交平臺張羅細紅線科技 2025 年春季招聘,公司軟件產品部門開放數個產品經理崗,讓過氣好些年的“產品經理”短暫在媒體報道中又活躍了起來;朱蕭木則應邀在小宇宙的各類播客里閃轉騰挪,替自己的“營養工廠”項目代言。
?
以下內容為朱蕭木與虎嗅現場溝通自述,部分表述為方便閱讀有所刪減和調整:
“做一條鯰魚”
一開始做手機、電子煙,這是兩次失敗的創業,后來當主播帶貨終于成功了一把;但交個朋友播了快 5 年,手上過了大概 10 萬個 SKU,內心萌生一個念頭:我的夢想是品牌,而非網紅——做網紅,純粹是債務催人奮進,可做一家好企業、一個好品牌比當網紅難。
這次“營養工廠”創業,我們要做“行業鯰魚”,產品主打性價比,受眾并非高凈值人群,但勝在覆蓋面廣——從 2024 年 4 月份開始,團隊每周出一個品,SKU 累計達到 30+,涵蓋基礎營養、抗衰、心腦眼、骨骼、情緒睡眠等。
目前,產品已經上線微信小程序,明確將成本、利潤標注在商品詳情頁,就是遵從第一性原理——為用戶提供價值。
創業這么多年,我們一直篤信王興的一句話: 便宜的一定打敗貴的,質量好的一定打敗質量差的。
從世界范圍來看,保健品創業從來不是浪潮,而是一個方向。歐美、日韓國家很多人都有一個藥盒,里面分列一堆膠囊,飯后就開始大把地吃,以前以為是美國人身體不好,后來才知道這是保健品,越發達國家保健品人均消耗量越大,因為宣傳力度很大。
當然,還有消費習慣的差異,中國用戶可能幾天都不愿意等,但海外用戶幾個月都能接受,很適合眾籌模式去開發新品。
況且,海外有非常多成熟的保健品工廠,無非就是去研究海外供應鏈,是否能找到一個更高效的觸達方式。比如播客這種新渠道,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盤子很小,但這恰恰是紅利的體現,當一個東西已經很成熟的時候,它就不叫紅利了。
基于這個判斷,保健品行業其實很適合出海,現在團隊在做的項目就是海外保健品牌。
從產品發展來看,國外的產業鏈條更成熟,保健品品牌幾乎不自己做工廠,都是找工廠代工,大的工廠可能幾百萬單,小的就 1 萬單,很多大品牌半年的量工廠一天就做完了——巨大的膠囊機這頭是原料,那頭膠囊就能出來,技術非常成熟,世界工廠的生產還遠未達到飽和,根本沒到拼供應鏈的時候。
聽起來,這種訂單模式非常接近私域,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其實國內微商/微店之所以被詬病、被污名化,本質是他們做的東西不對,而不是私域這種模式有問題。
還有一個客觀制約,國內保健品(含量的)劑量壓得很低,低到與一些論文的起效劑量存在巨大鴻溝,我們認為國內保健品跟劑量我們很難有效,但是跨境的產品又合法,所以就在英國成立公司做跨境保健品。
?
當然,我們從來不否認是一個中國團隊,只是在海外做產品然后回到中國市場銷售,在國內鍛煉團隊、培養供應鏈。
其實,近些年保健養生理念開始被更多人接受,就是因為無數論文和個體經驗證明,“治未病”這件事是可以實現的,只不過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律、有節制地踐行:
-
一是,睡眠非常重要。保證 8 小時睡眠,或者保證睡眠時間中深睡時間達到 20% 以上。
-
二是,鍛煉抗衰。肌肉達到一定水平會帶動全身代謝更快,代謝慢身體機能就容易出問題。
-
三是,科學飲食。盡量控制熱量、減主食,尤其要控碳水,輕斷食、16+8 都比較流行。
-
四是,情緒管理。每天很大壓力的人容易累,久而久之就會拖垮身體。
-
五是,補劑輔助。就是研究吃什么能幫助睡眠、吃什么能提升運動效果、吃什么能獲得更全的營養素、吃什么讓情緒更好。
一場渠道“奇襲”
創業過程中,團隊洞察到一些長期被忽視的市場痛點:國內老年人是一個特別脆弱、被影響的群體,但仍有一部分在天貓、淘寶、京東輻射范圍之外,因為渠道觸達不夠。
研究一個新的產品形態,觸達途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小紅書現在已經沒有紅利了,無非就是你找到什么人、花多少錢、干多大事兒。
抖音雖然用戶基數龐大,但現在投流是 0 和 1 的區別,以前可以打自然流,主播夠好流量就會來、就能帶動轉化,現在必須花錢,不花錢來的人轉化率非常低,幾乎不消費。
而且,抖音投流已經非常貴了,這種貴不可改變——所以,很多創業不只是模式創新,也是渠道創新,看能不能做出新的渠道提高效率,如果還按照原來的做法,在大的渠道賣,定價不可避免被“裹挾”。
比如,新品牌上淘寶、上天貓,不是說店鋪收多少錢的問題,是你的流量怎么弄?要買它的流量很貴,而且新品牌一旦上淘寶、京東會直接開戰,破壞別人的價格體系、銷售體系。
但是播客完全不一樣,本身是打廣告,很多人上飛機之前下三、四期播客,自發聽三個小時廣告,這件事在哪也沒出現過,而且完播率巨高,有的播客 3000 人關注 1 萬多播放,等于粉絲平均聽三遍,太猛了。
?
所以,找到一些有紅利的渠道很重要,海外播客比國內強度大,比如特朗普大選之前上了 20 多場播客,馬斯克采訪特朗普那期數千萬人聽,美國注冊選民才 1.3 億。
團隊摸索了一段時間發現,播客與保健品人群特別吻合,我們會給播客專門的碼,然后在上面介紹產品,還嘗試套用一些直播的打法、模式去改造播客行業。
總結一句話:今天的渠道,播客是奇襲,陣地戰是抖音、小紅書。
這背后,直播的趨勢變化正變得越發明顯:一是,平臺的投流占比越來越大,商業化的成熟度越來越高;二是,信息化運營越來越強,向利潤要價值,在做更高效的組織建設。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殺進直播帶貨,這個行業卷到外界無法想象——拋開成本、投流這些支出,還要不斷升級直播話術、運營策略,不斷優化選品、風險控制,還要精簡支出、精細化運營。
?
當然,用戶在直播間分層趨勢也在進一步拉大,消費分級更明顯了:飛天茅臺賣多少都秒空,那個屬于直播間標品,但很多酒的客單價這兩年在持續往下走,低端品牌客單價變得更低——這都是在交個朋友當主播時的體感,我經常會和商務一塊去和品牌主聊,甚至幫他們選品、組價格。
所以,抖音正在成為一個品宣平臺——帶貨主陣地已經不是直播間本身,而是直播間帶完貨再進行“切片”授權,切片的無限分發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品牌。
?
可見,整個行業在變化,原來要求品效合一,現在更好的路徑是在抖音品宣,在私域完成轉化,這種局面正在倒逼各個 MCN 公司降本提效,精細化運營,也對主播提出了更高的轉化要求。
#虎嗅商業消費主筆黃青春、黃青春頻道出品人,關注文娛社交、游戲影音等多個領域,行業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huangqingchun@huxiu.com
文章標題:羅永浩“創業搭子”,自立門戶了
文章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34187.html
閱讀原文:羅永浩“創業搭子”,自立門戶了_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