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想從“泥沼”脫身
按該報告的看法,馬斯克之所以 “ 電鋸式 ” 裁減聯邦機構和職員,是為了 “ 逃避監督,破壞調查,并在他選擇的任何時候、按照他的條件和命令,讓訴訟消失。 ”
2025 年堪稱是特斯拉的噩夢,銷量下滑、股價暴跌、成本飆升、生產中斷 …… 并且, 在馬斯克的出格言論和特朗普政府毫無道理的關稅政策雙重暴擊下,特斯拉成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對美國和特朗普表達不滿的靶子, “ 抵制特斯拉 ” 運動此起彼伏,公司口碑近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這場 “ 美式百日維新 ” 里,馬斯克本人不但身家縮水 1500 億美元,還成了聯邦雇員、民主黨以及支持者的眼中釘。即便在當地時間 4 月 22 日 的 特斯拉的財報會議上 ,馬斯克 宣布從 5 月起把工作重心從政治轉回企業 ,但顯然,民主黨人也不準備輕易放過馬斯克。
搞得掂火箭、 AI 的馬斯克,卻搞不掂政治,畢竟,比起 AI 的 “ 幻覺 ” 成因,華盛頓的政治,要復雜得多得多。
一
當地時間 4 月 23 日,特斯拉交出了一份堪稱災難的 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
本季度,公司營收 193.35 億美元,同比下降 9.2% ;經營利潤 3.99 億美元,同比下降 66% ;凈利潤 4.09 億美元,同比下降 71% 。
公司最為核心的汽車業務表現嚴重低于市場預期。報告期內,特斯拉全球生產量為 36.26 萬輛,同比下滑 13% ;全球交付量為 33.67 萬輛,是三年以來最低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 13% 。
特斯拉把產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四家整車工廠均在進行 Model Y 車型升級,還強調新車型預計將在 2025 年上半年啟動生產,預計 2025 年將會比 2024 年實現 60% 以上的產量增長。
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馬斯克對坊間唱衰聲顯得頗為惱火,強調有媒體故意在帶節奏。 “ 特斯拉多年來歷經風雨,數次面臨生死考驗,當前的情況遠未達到危在旦夕的地步。 ” 他表示,特斯拉當前的頹勢更多是受到了宏觀經濟不景氣的牽連,本季度銷量下滑則是因為消費者都在等待改版 Model Y 上市,存量會在后續得到釋放。 “ 一旦自動駕駛功能全面鋪開,沒有任何公司能夠和特斯拉競爭。 ”
頗為矛盾的是,特斯拉對業績前景的展望又顯示出悲觀的態度,強調難以精準衡量全球貿易政策的變化對汽車、能源供應鏈、特斯拉的成本結構以及耐用消費品和相關服務的需求所帶來的影響。
作為特朗普政府的特別顧問,馬斯克在美國政府效率部 (DOGE) 雖然惹來了 聯邦雇員 鋪天蓋地的怨氣,并沒有傷及特斯拉的立身之本。然而,特朗普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關稅政策卻扎扎實實給馬斯克捅了一刀。
關稅政策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特斯拉的生產和銷售。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歐盟市場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 45% ,僅剩 3.6 萬輛。 中國 向美國出口 的特斯拉 無人駕駛出租車和電動卡車零部件的計劃 也因關稅過高而 被暫停。
“ 馬斯克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就是馬斯克 ”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二
如果能被提前消化最壞的結果,再微小的利好都能觸發反彈。
在發布了令人失望的一季度財報后,特斯拉股價不降反升,且連續大漲。對此,馬斯克顯得頗為興奮,他在自己的社交賬號連續轉載了多條力挺特斯拉業績和吹捧自己影響力的推文。
毫無疑問,馬斯克是特斯拉的 “ 靈魂人物 ” 。 近年來大環境日趨復雜, 多數硅谷大佬都 在 弱化自己身上的 “ 創始人效應 ” , 逐漸 淡出日常經營, 而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 , 但 馬斯克卻反其道而行之,一直在強化自身對特斯拉的重要性。
作為特斯拉最大的個人股東和 CEO ,公司利益和馬斯克個人利益并不一定一致。如果特斯拉不能走在自己想要的路徑上,馬斯克不介意讓特斯拉承擔更多的損失。
2024 年初,馬斯克曾在社交平臺公開喊話,如果沒有 25% 的投票權,寧愿在特斯拉之外打造產品。面對網友的不解,馬斯克直接回復說: “ 富達基金持有的股份和我相近,他們為什么不來上班? ”
幾年前,特斯拉董事會曾經想過找其他人來代替馬斯克。可是據知情人士透露,董事會根本 “ 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 。
在很長一段時間,出生于 1985 年、在 2008 年危機時刻加入特斯拉的扎卡 · 柯克霍恩被視作是最有希望的特斯拉接班人,言辭溫和的他被認為是對馬斯克情緒不穩定的有效平衡,并長期管理公司的日常運行。 2023 年 5 月,坊間一度傳聞馬斯克在尋找接班人,然而 , 兩個月后 , 柯克 · 霍恩毫無征兆地突然宣布離職。
此外,動力總成及能源業務高級副總裁德魯 · 巴格利諾和中國區負責人朱曉彤都曾被視作潛在繼任者。不過,前者在去年宣布辭職休息,后者又被從美國總部調回到中國區。
實際上,在馬斯克大舉介入美國大選后,民主黨議員伊麗莎白 · 沃倫就致信特斯拉董事會,質疑董事會縱容馬斯克 “ 公器私用 ” ,未能履行對特斯拉股東的受托責任。
沃倫列舉了多項事實,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本身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馬斯克還成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xAI ;馬斯克鼓動特斯拉股東同意向 xAI 投資 50 億美元;馬斯克將原本為特斯拉預留的一批英偉達 AI 芯片分配給 X ;特斯拉向 xAI 輸送員工。
當然,特斯拉未回應沃倫的質疑,馬斯克則一如既往地挖苦沃倫是參議院 “ 凱倫 ” (刻薄白人女) 。
按照現行規定,馬斯克可以為 特朗普 工作的時限僅有 130 天, 本次 任期預計于 5 月底結束。 但實際上,只要特朗普愿意,他可以無限續簽馬斯克到其任期結束 。 只是, 由于馬斯克在財報會上承諾將減少在政府效率部工作的時間,加之媒體接連爆出馬斯克和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的正面沖突,坊間普遍認為馬斯克到期后就會離任。
如果市場反饋真的走出了 “ 高 - 低 - 高 ” 走勢,即特斯拉的股價在馬斯克助力特朗普勝選后達到近期的高點、在馬斯克將時間投入政府效率部后滑入谷底、在馬斯克回歸后大舉反彈,這或許是馬斯克最想看到的結果,向市場進一步強化了特斯拉的表現取決于他個人的印象。
在特斯拉的動蕩期,馬斯克 就在 為自己旗下的其他公司做了一系列謀劃。
3 月, xAI 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了 X 。據透露, xAI 正在洽談籌集 200 億美元的新資金,這是有史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初創企業融資。如果成功, xAI 的估值有望超過 1200 億美元。馬斯克清楚,作為近二十年來為數不多由美國本土培育的制造業巨頭,特斯拉比自己旗下多數產業擁有更多的兜底空間,一時的動蕩還不會傷及根本。
既然市場用事實證明了公司做不到和他切割,那么特斯拉就得被他牽著走。
三
特斯拉在等待馬斯克 “ 回歸 ” ,白宮則在跟馬斯克做好切割。按照共和黨人的說法,要避免這位外援轉變為 2026 年中期選舉的不確定因素。
雖然都想推動全球 “ 向右 ” 、削減聯邦債務,但 馬斯克和特朗普在 很多 方面 還 算不上志同道合,二人的合作 很大程度上是 基于對民主黨政策的不滿,而非 在理念上的全面契合 。一旦共同的 “ 敵人 ” 暫時 沒了,潛藏的矛盾就會擺到面上了。
“ 我不需要埃隆做任何事,只是碰巧喜歡他而已。 ” 4 月,特朗普就用輕松的語氣講明了二人松散的 “ 盟友 ” 關系。
除了公開表達對關稅政策的不認可,馬斯克還對特朗普削減科研經費表現出了異議,特別是削減 NASA 預算。眾所周知, SpaceX 的崛起離不開 NASA 大額訂單給予的真金白銀支持,削減 NASA 經費無疑是直接斷了 SpaceX 的資金來源。
此外,特朗普和 Open AI CEO 奧特曼的密切合作 也 讓馬斯克頗為惱火。有分析人士認為,馬斯克在沒有明確成果的情況下,在年內大幅度加碼 xAI 也是感受到了危機。相比較保守,他更愿意選擇冒進。
此前,各方都希望馬斯克可以充當中美商貿關系交流的 “ 重要橋梁 ” ,這不僅是因為他有重要的相互合作價值,更關鍵點在于相比較特朗普,馬斯克是一個更有分寸、更會審時度勢的人。
只是隨著特朗普政府出臺的政策越來越超出常規認知,這一想法或許再也不能實現了,馬斯克能做的 , 也只有維護自身的利益。
財報會上,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在著手啟用美國的磷酸鐵鋰電池生產設備,嘗試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同時,他還承認 “ 擎天柱 ” 機器人生產受到了中國對稀土實行出口管制的影響,難以實現年內量產 5000 臺的計劃,公司正在積極爭取獲得出口許可。
“ 在我看來,沒有任何公司可以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與特斯拉匹敵。在這個賽道上,從第二名到第十名可能會全部是中國公司,但我有信心第一名會是特斯拉。 ” 馬斯克還大力稱贊了中國的無人機制造業, 表示 中美之間有明顯的實力差距, 但 認為中國經濟自給自足的能力 也 令人震驚。
馬斯克強調,自己將繼續支持自由貿易,倡導降低關稅,但是最終決定取決于特朗普。顯然,他在把自己從眼下的亂局中摘出去 ,花更多心思和精力重振他的科技帝國 。
特斯拉的 “ 雪崩 ” 讓各方都想要看馬斯克的笑話,可是精明如馬斯克卻不會輕易給外人這樣的機會。 但華盛頓的 “ 泥沼 ” ,也不會讓他輕易就脫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最話 FunTalk ,作者:何伊然,編輯:劉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