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重新打量阿里了
“未來三年,阿里將圍繞AI這個戰略核心,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在2月20日晚財報電話會議上說。
在當晚美股盤前,阿里股價一度升幅達到10%。開盤5分鐘內,阿里股價漲幅迅速超過11.5%,股價超過140美元/股,達到過去一年以來新高點。作為對比,2024年阿里美股股價最高值為117.82美元/股。
一場在AI領域的“全員出擊”,正在阿里上演。
虎嗅獨家獲悉,阿里內部幾乎所有業務線,都已經在規劃新財年可以結合AI實現的增長點。據虎嗅掌握一手信息顯示,對大部分To C的業務板塊而言,新一年中用戶維度( 包括用戶量維度和使用時長等維度 )將是更為重要的指標方向,其次則是收入相關指標。
與此同時,多個阿里旗下的To C類型產品,已經把“AI功能滲透率”作為另一個關鍵指標維度納入考量,由AI功能帶來的用戶增長和收入增長,將是新財年內被突出的新評估維度。通過這些動作,阿里希望在2025年加快實現整個集團的“AI化”。
另據虎嗅獨家獲悉,截至2月中旬,阿里大淘系各個業務板塊( 諸如阿里媽媽、天貓、淘寶等 )以及1688、閑魚兩個集團戰略級創新業務,已經被明確鼓勵( 或要求 )與阿里云通義大模型團隊深度溝通,并盡快給通義團隊提出“需求”,以通過協作模式完成業務AI化轉型。在大淘系內部,各個板塊之間各自開發出的AI相關功能,也在加快“復用”,以降低資源內耗并提高整個大淘系產品側的AI功能場景覆蓋率。可以說,對于大淘系這個阿里最重要的“主引擎”,AI化已經是2025年繞不開的戰略級方向。
在今年年初,阿里集團已把“AI to C”作為2025年集團整體的發力點之一。在AI產品的C端市場,用戶量等指標將被視為關鍵維度,這說明,阿里對于自己在“AI to C”市場的用戶量級和整體聲量有強烈渴望與要求。
“一方面,通過通義APP以及夸克等產品,去直接爭奪AI風口里的用戶;另一方面,延續2023年AI驅動戰略,推動天貓淘寶等產品的AI化,并且要在年內看到AI帶來的直接增量。”一位知情人士向虎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阿里業務線核心人士告訴虎嗅,AI化過程中,2024年以及2025年最先帶給業務線的助力來自于“效率”層。“除了AI本身提高生產效率外,AI也正在改變流量等核心資源的分配效率。”一位業務線核心人士認為,接下來存在一個窗口期:即能否在一個時間周期內完成業務的AI轉型。“各家大廠都在琢磨如何用AI重塑業務,圍繞用戶與商家將會有新的洗牌機遇。這個周期不會超過18個月,2025年至關重要。”
以AI為主線,加速自身進化,是阿里當下的戰略性命題。
2月20日,阿里發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季度財報。這份財報,某種程度上,對阿里目前在AI上的“進度”做了階段性回答。財報數據顯示,季度內阿里收入同比增長8%,至2801.54億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83%至412.05億元,其中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4%至548.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層面,本季度的同比增速超過了2023財年同期的2%和2024財年同期的5%。
數據來源:阿里財報,虎嗅注:阿里的2025財年即自然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給阿里帶來收入增長的核心原因有二,其一是阿里云圍繞AI的收入增長,其二是淘天基本盤業務的收入增速回暖。根據阿里CEO吳泳銘透露的信息顯示,本季度內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達到13%,而其中AI相關產品的增幅達到三位數。而在淘天基本盤上,季度內淘天的客戶管理收入增幅達到9%,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過去五年中“財年第三季度”客戶管理收入增速最快的一次,作為對比2022財年和2023財年這一數據分別為下降1.3%和上漲6%。
而在經營利潤方面,本季度阿里經營利潤同比大漲83%的“賬面”原因是,2024財年同期阿里受到高鑫零售無形資產減值和優酷商譽減值影響,當時經營利潤同比下降36%。而本季度,阿里披露的信息顯示,他們“無形資產減值有所減少,而經營EBITA有所增加”,所以其經營利潤的“呈現結果”有所變化。從各個業務分部的經調整 EBITA看,季度內阿里整體小幅微增,合并增幅約為4%。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24年12月17日和2025年1月1日阿里陸續出售了銀泰百貨和高鑫零售,未來季度內相關的財務表現將納入財報之中。所以未來季度,阿里的經營利潤預計將會有一些新的關鍵變化。
在現金流方面,圍繞AI和云的基礎設施及硬件投資,依然是阿里現金流支出的大頭之一。季度內,阿里自由現金流同比下降31%至390.2億元,下降的主因源于“云基礎設施投入支出增加”。
整體看 ,這個季度,是阿里自2022年以來,表現最好的自然年第三季度,AI對阿里的業績助推已經有關鍵助力。但同時,為了強化AI護城河,阿里圍繞“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預計將繼續擴大,這不僅會繼續影響阿里現金流表現,也會繼續影響阿里利潤表現。
因此,在看上去堅定的AI戰略之下,阿里的壓力在于——在AI上長時間投入的巨大資源,能否在更快的時間內給業務帶來更強的支撐力,以強化外界信心。
這份阿里財報,AI成色幾何?
阿里并沒有直接公布AI對整體業務帶來的用戶量或收入端的直接影響,但在各個板塊內,AI的影子很多。
最直接的是云智能集團。
財報顯示,季度內云智能集團收入同比增幅13%至317.42億元。在云的整體收入之中,公共云業務的收入增速達到兩位數,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6個季度實現同比三位數增幅。
在AI圈繼DeepSeek爆火后,再次燃起模型熱后,行業對云和算力的需求正在加強,這對阿里云而言是個利好。根據Canalys的數據,截至自然年2024年三季度,阿里云在中國大陸云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36%。
在云和算力之外,Qwen大模型的開源正在給阿里云帶來大量新增用戶。財報披露,截至2025年1月底,基于Qwen模型家族在 Hugging Face開發的衍生模型數量已經超過9萬個。Hugging Face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在社區內模型下載量份額排名中,Qwen模型下載量占比達到26%。
再來看看淘天部分。
季度內,淘天整體收入同比增速達到5%至1360.9億元,其中客戶管理收入( 廣告、傭金等 )同比增速達到9%至1007.9億元。淘系給出的解釋是,增長背后的主要原因是GMV整體增長以及新工具滲透率提高的影響。
淘系在2024年最重要的新工具之一,是全站推。這是淘系基于AI的一款流量運營工具,簡單來說就是用AI工具去重新梳理用戶的需求,然后進行精準的投流。財報之中,阿里沒有公布全站推給業務帶來的直接數據變化,但表示“全站推滲透率提升”。
虎嗅獨家獲悉的情況顯示,淘系在2024年把諸如全站推這類的AI工具的滲透率,視作關鍵指標。他們的核心策略是先讓商家“用起來”。為了“引流”到AI工具上,淘系甚至給予了一部分流量扶持。以全站推為代表的淘系AI工具,在后臺上,會主要突出ROI優化這個點,他們讓商家在后臺看到某個動作在AI助力后可能帶來的ROI變化。
這一邏輯,被延續到2025年,隨著在2025年初淘系公布了一系列“生態與環境”相關策略的調整,通過AI工具去優化ROI等商家側指標幾乎被視為既定路線之一。
但要注意的是,相比于整體收入5%增速,淘天季度內經調整EBITA的同比增幅為2%。這一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內繼續出現,因為淘系需要通過在AI環節投入以及讓利商家去重構整體生態。
出海板塊的情況和淘天有類似之處,但收支態勢不盡相同。
在AI部分,出海板塊除了全站推這類AI工具外,還有自研大模型等產品。截至目前,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內,AI能力服務的商家總數超過50萬家。季度內,出海整體收入同比增長32%至377.56億元,但其虧損情況有擴大趨勢,季度內其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57%至虧49.52億元。出海業務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在歐洲和海灣地區圍繞用戶增長的投入。
從這三個阿里最為核心的板塊來看,AI已經成為其業務的支柱( 云業務 )助力( 國內國外電商 ),但在整體“AI能力”滲透程度上看,整體電商板塊依然有提高空間。
窗口期可能稍縱即逝
眼下,看到AI機會的大廠,不只阿里。
2024年,字節旗下的豆包,躍升為年度AI to C領域用戶量最高產品,而字節基于豆包讓其火山引擎、飛書、抖音電商等業務,獲得了一個巧妙的C端支點。
而京東在AI上除了發力言犀大模型外,還在2024年力推數字人項目。相比于字節在C端的“大力出擊”,京東在B端用戶上持續發力,其數字人等項目已經開始給多個品牌提供定制化服務。
就在2025年初,美團內部已經明確把AI作為公司級別的核心戰略之一,而其另一個戰略焦點則是無人機。目前,美團已經是國內擁有最多C端場景無人機配送航線的公司之一。
各個巨頭,都試圖找到自己的差異化點,去更性價比和高效地在AI領域“先下一城”。阿里正面臨的并不是某一個場景的AI遭遇戰,而是一場AI領域的全面戰爭。
在C端市場,阿里的基本盤業務和京東、美團一樣,都正在面臨AI化的考驗,這比拼的是效率,以及對未來路線預判的準確性。有阿里大淘系核心高管向虎嗅表示,他們在2024年規劃AI相關路線時,幾乎很難從國際上找到“成熟參考系”,因為大淘系和Meta、亞馬遜所面臨的情況不盡相同,策略也很難直接參照。這意味著,每一個圍繞AI的決策,都可能需要根據市場最新的技術、需求趨勢,而迅速迭代調整。
在AI to C市場,阿里并沒有類似豆包DeepSeek這樣“爆火產品”。如果想在2025年搏出身位,除了產品端的不斷迭代,顯然也需要在C端用戶上加大“心智”投入。但豆包在2024年的“天文”投流,真的符合阿里的風格嗎?如果不采用大手筆投流的方式,又該怎么在C端市場迅速滲透海量用戶心智呢?在這個領域,阿里想做,但具體怎么做其實也沒有一個可以參照的路徑。
最新的消息是,阿里對于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有了一個更清晰的想法。
“面向未來,我們進一步清晰了阿里巴巴的方向和路徑。我們會繼續專注于以下三大業務類型:第一是國內外電商業務,第二是AI+云計算的科技業務,第三是互聯網平臺產品。我們相信,堅定持續的戰略,將驅動集團繼續穩健增長。”吳泳銘說。
按照吳泳銘透露的路徑,未來三年,將成為阿里發力AI的關鍵窗口期:“未來三年集團在云和AI的基礎設施投入預計將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我們將大幅提升AI基礎模型的研發投入,確保技術先進性和行業領先地位。我們將持續提升AI應用的研發投入以及算力投入,運用AI技術深度改造升級各業務。”
不過,在這個三年周期內,阿里還是需要跑更快一些。
“DeepSeek火爆后,很多阿里的中高層都討論了DeepSeek的團隊文化和效率。”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虎嗅,有中高層人士直接提出,像DeepSeek那樣小而美、簡潔高效的氛圍,是很多互聯網大廠所缺失的,“我們去思考為什么DeepSeek沒有誕生于大廠之中,我們總結認為,如果想更有效率和創造性,需要提高組織的效率、調整土壤。”
另有一位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仔細研究過豆包等產品2024年崛起的道路,分析后發現,其對于資源的利用效率“挺高的”,以及對于市場的反應速度較快。“如果想在2025年打出聲量,效率和反應速度上,還需要做一些優化。”
虎嗅獨家獲悉,在即將來到的3月,根據集團高層整體策略,各個板塊會具體拆分相關目標并做出具體規劃,由于目前阿里內部并非所有團隊都采取“OKR”模式,各個團隊對于目標制定的自由空間較大。有業務線人士表示,根據整體的AI規劃,可以自下而上的報一些想做的事情,“今天阿里內部,并不是上面排一個指標,下面來執行,但需要自下而上給出可執行的靠譜方案。最核心的指標,肯定會圍繞用戶維度展開,這是重中之重。”
文章標題:該重新打量阿里了
文章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040407.html
閱讀原文:該重新打量阿里了_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