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天使投資,回報1100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投中網 (ID:China-Venture) ,作者:蒲凡,頭圖來自:AI生成
十年前的一個下午,一位新手奶爸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的生活“除了賺錢就是賺錢”——未來有朝一日,懷抱中的女兒會和朋友們聊起自己的家庭,那時候自己會成為令她驕傲的談資嗎?
這個煩惱聽上去很“凡爾賽”,也充滿了“文藝青年氣息”。接下來的一套標準劇情是,奶爸回頭看看養娃的賬單、看看同樣為工作操勞的老婆、想想未來孩子升學補習的開支,出門找好兄弟遛個彎、吃個串,這陣郁悶就算過去了??蛇@位奶爸卻自此無法淡定,一陣郁悶之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目前這份無聊但高薪的工作,看看自己是否能對這個世界“更有意義”。
而正是這次“凡爾賽”,意外地激活了奶爸的另一層天賦:他和朋友們在咖啡館開始碰撞創業計劃,拿著一起湊出來的100萬,創辦了一家公司——十年后,這家公司每年營收突破了5億美元,業務橫跨歐洲、東亞、中東、北美和澳洲,是金融科技領域近年來最令人興奮的新興獨角獸之一。
這家公司叫做Airwallex。近日,他們完成了F輪融資,投資方包括Square Peg、DST Global、Blackbird、Airtree、Salesforce Ventures等風投機構,此外他們還拿到了支付巨頭VISA的戰略投資,累計融資規模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估值也已經達到了62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446億元) 。
1100倍回報
開頭提到的這位奶爸叫做Jack Zhang (為了方便,接下來會簡稱為“老張”) ,1985年出生,是個“典型又不典型的華人孩子”。
“典型”的地方在于,他很能吃苦,從高中開始就過上了勤工儉學的生活,在餐廳里洗過盤子、在檸檬汽水工廠里當過力工、在墨爾本的夜店里當過酒保,兼職工作幾乎從未間斷過,以至于大學期間他都沒時間參與本專業的實習,進而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工作——當同學們都列出了詳細職業規劃的時候,他還在試圖弄明白“高盛是什么”。
“不典型”的地方在于,他很莽。老張之所以順利地解決了就業問題,成為了跨國保險公司英杰華 (Aviva) 那年在澳洲僅錄用的兩名應屆畢業生之一,是因為在面試的時候,當部門經理問到“未來三到五年的計劃”時,其他人都回答“我想當成為高級工程師/管理人員”,只有他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我努力工作之后就會明白”——經理被這種難得的坦率打動,遞上了寶貴的offer。
這種“典型又不典型”的氣質,推動著老張從一位打工仔進化為了創業者。
加入英杰華之后,老張仍然延續著“勤工儉學”的習慣,把業余時間幾乎都投入到了兼職工作中,其中最成功的一個項目是一套衍生品交易算法,該系統通過分析不同歷史數據來捕捉市場趨勢進行交易。老張親自試用,發現效果好到出奇,他幾千美元的本金在算法的幫助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迅速膨脹到了50萬美元。
這50萬美元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幾近清零,但也幫助老張更熟悉了市場的交易法則,進而又分別創辦了一家紅酒銷售公司、一家房地產設計公司,迅速地又把錢給賺了回來。
2013年,老張決定進軍咖啡產業,因為他回國后發現他的同齡人們已經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但那時候中國的咖啡還沒有“快消品”化。在瑞幸、Manner尚未出現,Tims、Peet's還沒有拓展機會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塊巨大的市場空白。
而這個決定,卻意外地成為了Airwallex創業故事的開頭。
按照老張最初的計劃,他們先是要在墨爾本開一家旗艦店,驗證他們的商業邏輯。之后,他們會帶著成熟的方法論進軍中國、開放加盟、擴大規模,成為“更符合中國年輕人品味的星巴克”。然而這個計劃只實現了前半部分,他們的旗艦咖啡店很快就收回了成本,進入了盈利階段,但后半部分卻無法推進,因為他們找不到一套合適的收銀管理系統,來應對中國市場龐大的客流量。當年在歐美流行的Square支付系統,在老張看來非常難用且過時。
另一方面,為了控制成本,老張將所有的包材、吸管、餐巾紙供應鏈都放在中國,但“結算供應商貨款”這件事總是弄得老張非常煩躁。他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澳元兌換成人民幣,然后再將兌換后的金額匯入賣家的正確銀行賬戶,這個在今天看起來已經相當流程化的過程,在當年需要往返于兩國銀行之間,支付高昂的外匯 (FX) 費用,并且隨時可能出現賬期延誤。
接著到了2015年,一位姓劉的小姐姐 (以下簡稱“劉姐”) 來澳洲度假,機緣巧合地來到了老張的咖啡店,聽他抱怨起了“跨境支付”上的難題,還順口說著自己一直在金融行業里工作,又懂技術,正在“琢磨著如何解決問題”。見多識廣的劉姐很有共鳴,第二天就約老張在墨爾本大學的圖書館討論詳細的細節,第三天就把100萬美元打到了老張的賬上。
跨境支付近年來最活躍的獨角獸Airwallex就這樣誕生了。老張徹底辭去了他在澳新銀行的工作,專心地投入到產品研發當中,幾個月后開發出了一套基于P2P、跨越銀行支付系統的解決方案,順利地換來了戈壁創投的2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獲得繼續優化產品的機會。
2016年,Airwallex在獲得了麥格里銀行的支持之后,進入了萬事達建立的孵化器“Start Path”,業務量開始指數級增長。此后,他們又先后拿到紅杉、騰訊、和暄資本、高瓴資本、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的投資,獲得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也在此后將公司總部從偏遠的墨爾本遷到了新加坡。
到今天,Airwallex已經成為了一家業務橫跨亞非拉、為全球企業提供銀行和多幣種支付服務的金融科技巨頭,扛過了2021年大放水時代結束后的回調期,估值從50億美元 (約360億美元) 平穩攀升到62億 (約合446億元) 美元。最新的消息是,他們正在試圖收購一家美國銀行和英國銀行,以獲得兩國的銀行牌照,以拓展更多的業務。老張的豪言壯語是:“任何跨國銀行提供的產品,我們都會提供……十年后,我們最終會取代跨國銀行。”
而最初的那位天使投資人、來順路喝咖啡的劉姐,僅按照上一輪的估值,她的賬面盈利就已經獲得了1100倍的回報。
成長的煩惱
當然了,贏家遠不僅僅只有劉姐。無論是最初提供孵化服務的萬事達,還是紅杉、高瓴、和暄、騰訊等機構,都是Airwallex迅速成長的受益者。以和暄資本為例,和暄資本迄今為止連續參與了Airwallex的三輪融資,第一次拿到Airwallex的BP是在2018年,當時Airwallex的年營收僅為200萬美元、估值僅為1億美元——按照這個數字推算,一旦完成退出和暄資本也將獲得數十倍的回報。
和暄資本挖掘Airwallex的故事非常精彩,不過這并不是今天的重點,有機會我會寫一個更詳細的版本??傊阈枰赖氖?,和暄資本創始人項與秋把Airwallex當時的數據模式打印出來,裝裱成畫,掛在了辦公室里,時刻告訴自己有機會實現“復利的奇跡”。
但Airwallex需要解決的麻煩仍然很多,例如上市前景就顯得撲朔迷離。
老張曾經在媒體采訪時透露,Airwallex準備在美國完成IPO,因為“美國市場仍然是全球流動性最強、最容易進入的資本市場”,可這個判斷在今年4月份之后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在特朗普近乎癲狂狀態的關稅政策發布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 (也就是著名的“市場恐慌指標”) 兩天內上漲了90%,幾乎每個人都看衰IPO市場在短期內的復蘇,原本在3月宣布了上市計劃的兩家明星獨角獸——瑞典的金融科技企業Klarna與票務公司Stubhub——都選擇了暫緩IPO計劃。
要知道在金融科技領域里,Klarna完全稱得上是Airwallex的老大哥。他們2005年成立,一路拿到了軟銀、銀湖等巨頭的支持。根據人們的預測,上市之后的Klarna市值將達到200億美元的水平,是備受期待的“IPO市場破冰器”。
這樣的利刃都選擇暫藏自己的刀鋒,老張和他的Airwallex難免不會感受到壓力。
企業規模擴大也不全是“好事”。
如今Airwallex的業務遍及150多個國家或地區、為46種貨幣提供付款服務,員工數量早早超過了1000人。這些數字意味著生意興隆,也意味著企業內部管理的復雜性也是難以想象的。自2021年開始就不斷有所謂的內部員工爆料Airwallex的強度很大,老張作為創始人在工作中缺乏溝通技巧、咄咄逼人,給很多員工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其中2023年的一場爭議,咱們聽起來更是有點匪夷所思:老張希望公司能夠更加務實,大家回到辦公室辦公,但員工們表示了強烈反對,哪怕后來調整到“一周在辦公室工作4天”也不行。
站在老張的角度上,這種說法顯然是偏頗了。當時Airwallex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期,為了站穩腳跟、跟上全球跨境貿易的節奏,公司需要按照全球時區進行工作,“輪班轉”無可厚非。但結果就是員工的滿意度暴跌,尤其是在其法律、風險和合規部門,在2022年的時候僅一個季度就有14%的員工離職。
除此之外,全球化業務帶來的合規問題也屢有發生。例如2021年9月,Airwallex就曾發生過一次嚴重的系統誤判事故,由于篩查系統參數配置失當,導致超過1.1萬名客戶被錯誤標記風險,其中多數案例源于中文姓名識別技術缺陷,造成合規部門工作負荷激增。
不過話也說回來,老張和Airwallex也正是這樣一場接一場的挑戰歷練過來的。
就拿最初和萬事達的合作來說,2016年進入萬事達卡“Start Path”之后,Airwallex曾經收到過一份巨大的禮包:萬事達承諾,如果Airwallex能夠開發出服務于其規模企業所需的功能,萬事達就會將部分業務分給這家初創企業,預計交易額將達到10億美元。
為了這張大餅,Airwallex幾乎將整個2017年都投入到了面向萬事達卡的定向開發中。結果到了2017年年底,當萬事達兌現“業務分流”的時候,原本預期的10億美元交易額并沒有出現,最終的數據大概僅有“100萬”上下。這樣的落差差點讓Airwallex就地解散,跨境支付巨頭Stripe也曾經在這個時間節點前后提出過11.5億美元的收購邀約。
如果老張是那種遇到困難就服輸的人,也恐怕就沒有如今這個600億美元、要為女兒“改變世界”的故事了。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看好Airwallex繼續打怪、練級、穿上新的裝備,帶著那份“典型又不典型”的華人精氣神,在創投領域再造一場華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