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駕為什么改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小馬宋 ,作者:小馬宋(小馬宋戰略營銷咨詢公司創始人),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據媒體報道,5月4日,小米調整了SU7新車定購頁面中的措辭,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
小米SU7標準版搭載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駕Pro”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載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駕Max”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小米智駕為什么要改名呢?因為前一陣子連續出現一些新聞,包括有車主開智駕睡覺以及車禍等問題。
盡管各種電動車對智能駕駛有詳細的說明,但顧客還是傾向于直接從名字來理解它的功能。
智駕,我們普通人的理解就是智能駕駛,所以我可以休息,你來幫我開好了;輔助駕駛呢,字面意思也很清楚,就是智能輔助駕駛員駕駛,你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在營銷和傳播領域,命名是一個很特別的問題,有時候命名甚至能決定商品的命運。
比如預制菜,到今天為止,還是被普遍抵制的。因為名字取得不好。
預制菜可以分為 4 種:
-
即食食品:開封后無需進行烹飪加工,可直接食用的預制菜。
-
即熱食品:經過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預制菜,采取冷凍或冷藏等方式進行包裝保存,食用時只需要通過簡單烹調或加熱即可。
-
即烹食品:指經過一定加工,需要消費者自己進行烹飪操作的預制菜。
-
即配食品:主要是將各種食材進行搭配組合,不做過多加工處理,消費者購買后需要自行進行清洗、切配、烹飪等一系列操作。
如果按照這個分類,速凍水餃、湯圓、餛飩,就是即熱食品,但沒人反對速凍水餃和湯圓。街邊或者菜市場賣的各種鹵味,都是即食食品。
過去很多年,餐飲門店里的餛飩、湯圓,很多都是預制的,但也沒有對此提出異議。
餐廳里就算是現炒,各種調料和配菜,其實也都是需要“預制”。
但因為預制菜這個名字,和“現炒菜”形成了對比,所以預制菜就被一刀切地抵制了,盡管大部分抵制預制菜的顧客家里,冰箱里大都會有速凍水餃和餛飩。
我們人類對文字的學習和理解,首先是學習過去既有的意思,然后不斷理解新組成的詞匯。
比如過去我們知道肺炎是什么意思,后來出現了一種新的肺炎,我們就用現有的詞匯來命名它,叫做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型,肺炎,這三個詞都是我們過去知道的,當它們組成一個新詞,我們就會根據這三個舊詞來理解這個新詞。
但非典這個詞,還沒有特別多的暗示。有些新詞,具有強烈的暗示和聯想。
比如預制菜,它的暗示就太過負面了;比如牛油果,它原來的名字叫“鱷梨”,牛油果帶給人的聯想和鱷梨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這個詞: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
我相信,對于中國的99%的讀者來說,這個詞是新詞,我們從來沒聽說過。
這時候,我們就會根據,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這幾個關鍵詞來對它進行理解。至少,大部分人會認為這個詞是中性的,甚至有點正面的。
但如果我告訴你,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就是“納粹”的全稱,你對它的印象就會立刻改變吧。
所以,名字在傳播中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名字,能快速降低理解和溝通成本,并且帶來正面的聯想和印象。
比如發財樹,學名叫瓜栗,或者馬拉巴栗。
但因為被命名為發財樹,所以在中國大部分老板的辦公室里,都會擺一株發財樹。
在傳播中,甚至在整個人類社會,我們都是通過命名來討論問題。任何事物包括任何現象、原理、邏輯,都需要一個命名,沒有命名,我們就無法交流和討論。
對人類來說,命名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所以海德格爾才會說,詞語破碎處,無物可存在。
而且, 命名的力量是高于話語的。
比如我們給某品牌蝦滑做咨詢時,我們為其創造了蝦排這個產品,所以我們首先是命名了品類“蝦排”,然后進一步,我們命名為“95純蝦排”。
因為這個蝦排是95%的蝦肉含量。
如果我們寫一句口號:XXX蝦排,蝦肉含量高達95%!另一種是我們直接命名“95純蝦排”,哪種力量更強呢?
是命名的力量更強,因為這是它的名字,它是確定的。變成口號,還是會有人有疑問,但成了名字,大部分人就不會有疑問了。
就像預制菜,它成了命名,那每個顧客都相信它不是“現炒”了。
但是如果你叫它速凍菜,也許會好一點吧。
小米智駕,就是智能駕駛;小米輔助駕駛,就是只能輔助駕駛了。
名字還具有指導作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小馬宋 ,作者:小馬宋(小馬宋戰略營銷咨詢公司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