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時序數據庫 IoTDB 全程護航朱雀二號改進型火箭試驗、發射及北郵雙星數據管理
北京時間 2025 年 5 月 17 日 12 時 12 分,由藍箭航天空間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在東風 商業 航天創新試驗區發射升空,將搭載的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的天儀 29 星、天儀 34 星、天儀 35 星、天儀 42 星、天儀 45 星(北郵二號)、天儀 46 星(北郵三號)共 6 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高性能國產時序數據庫,IoTDB 為朱雀二號改進型火箭試驗提供了高效數據管理支撐,同時為天儀 45 星(北郵二號)和天儀 46 星(北郵三號)提供了衛星間的數據互備份、星地數據協同、不定期關機場景下數據的斷點恢復與續傳等能力,實現星-星數據協同與星-地數據協同。
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 朱雀二號改進型火箭試驗:IoTDB 驅動高效存儲與分析
朱雀二號改進型為我國首款采用全過冷加注的雙低溫液體運載火箭,面向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任務,正逐步成長為服務中國商業航天主力市場的核心產品。在持續優化基礎上,遙二火箭相較首飛型號進行多項升級,其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了整箭任務適應性。
在復雜航天試驗場景中,發動機試車數據采集頻次高,并需要長期存儲、支持多維交叉分析。此前,藍箭航天使用專用二進制文件存儲發動機監測數據,雖然滿足單次試驗數據記錄需求,但分散存儲的文件格式導致跨試車周期的數據關聯分析效率低、大規模文件協同管理復雜。
2022 年起,藍箭航天引入 IoTDB 構建統一時序數據平臺,實現試驗數據的實時入庫、集中存儲和統一編目,消除數據孤島。目前,IoTDB 為火箭發動機熱試車數據的接入和存儲提供了穩定支撐,其便捷的處理與分析能力為火箭發動機熱試車任務順利完成提供重要保障。
發動機研發中心某位工程師評價:“過去需要 3 名工程師坐在一起一下午完成的分析,現在午餐時間就能自動生成報告,還能直接對比半年前的數據,這是我們研發數字化進程的里程碑。”
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
2.? 北郵二號、三號衛星:IoTDB 助力太空數據管理新突破
作為我國算力星座的首創者,天算星座是北京郵電大學發起并主導建設的開放開源衛星研究平臺,旨在使全球學術界能夠使用實際衛星進行太空實驗,推動衛星計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
繼“天算星座”的首顆主星北郵一號后,北郵二號與北郵三號衛星為“天算星座”二期的首批衛星。其集成了自主研制的多項載荷及應用系統,將星間網絡、星地網絡和傳統的地面網絡三網合一,為應用層提供無感的衛星網絡服務。天算星座二期將重點圍繞空天計算、6G 網絡、智能遙感等多個前沿領域開展創新研究,為我國開展 6G 空天信息基礎設施和太空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北郵二號、三號衛星
繼北郵一號后,作為北郵二、三號雙星的核心軟件載荷,IoTDB 在衛星任務中提供了兩大支撐:
支持兩衛星星間交換監控數據:管理衛星的 CPU 負載、溫度、電壓等測點數據,并通過雙活架構建立星際雙副本傳輸,實現星間數據實時同步,構建高可用太空數據庫。基于自研時序數據標準文件格式 TsFile 建立的高效數據傳輸鏈路,能夠在有限計算資源環境下,穩定支持數據斷點續傳,保障數據完整性。
支持衛星監控數據高效下傳至地面:星上 IoTDB 利用 TsFile 壓縮技術將數據無損壓縮,借助流處理插件將數據實時下傳至地面站。地面 IoTDB 通過文件自動監聽裝載功能,實時監聽地面下行目錄新增文件,并快速 load 至數據庫,供大屏監控展示,實現星-地無縫數據協同。
IoTDB 在北郵二號、三號的整體應用架構
此次朱雀二號改進型火箭與北郵雙星任務的圓滿成功,不僅驗證了國產時序數據庫 IoTDB 在航天級場景中的卓越性能,更為時序數據庫技術在太空領域的深度應用開辟了新路徑。面對我國商業航天快速發展的新機遇,IoTDB 將持續優化航天領域數據管理方案,期待與航天產業鏈各環節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構建覆蓋火箭、衛星、空間站自主可控的全域數據管理體系,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數據基礎設施,讓每一份太空數據都能創造更大價值,讓“中國力量”翱翔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