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銘師堂承辦全國名校校長論壇,共探教育數字化創新發展新路徑
導語
4月27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杭州銘師堂數字 科技 有限公司承辦的“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全國名校創新發展校長論壇”在杭州圓滿落幕。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130余位高中校長齊聚西子湖畔,圍繞“名家共話”“數字賦能”“深話拔尖”“綿陽樣板”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并通過實地參訪感知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實踐。論壇以“務實、有用、深度、思想”為基調,為名校創新發展提供了多維度的解題思路與實踐范例。
4月24日的“湖畔私享會”以氛圍輕松的沙龍形式拉開論壇序幕。與會校長圍繞“高中校友會的建設”展開自由對話。南安一中原校長、泉州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總校長陳國璋結合數十年治校經驗傾情分享。這種面對面交流形式迅速拉近全國各地校長的距離,為后續研討注入務實基因。
論壇開幕式上,升學e網通首席運營官兼市場部總經理俞宏鑫在致辭中強調,作為一家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 互聯網 教育企業,杭州銘師堂18年來始終扎根教育一線,堅持“賦能學校,培養學生”的理念,用技術的力量助力全國高中教育創新實踐。未來,我們愿繼續做“懂教育的互聯網伙伴”,與各位校長攜手,讓數字技術真正成為學校創新發展的“助推器”。
一、教育名家共話教育未來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李政濤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國家督學褚宏啟圍繞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展開分享。李政濤主任提出,數智化需貫穿全學科教學實踐:“人工智能賦能藝術教師的教;人工智能賦能藝術學習的學;人工智能賦能藝術課程的建構與實施。”
褚宏啟教授強調智能化技術對教育生態的系統性革新:“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教育治理方式和手段的智能化,以提升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和執行力。”兩位專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需兼顧“微觀教學創新”與“宏觀治理升級”,方能真正釋放技術賦能教育的全域價值。
二、教育數字化賦能高中創新發展
作為一家深耕數字教育18年的企業,杭州銘師堂始終堅定用技術的力量助力全國高中教育創新實踐。論壇期間,130多位校長走進銘師堂,沉浸式體驗數智教育新生態!在“互聯網教育體驗中心”和升學e網通事業部,校長們與升學e網通教研老師、研發人員展開深度對話,切實感受公司在教育數字化領域中“賦能學校,培養學生”的理念和實踐。在隨后的現場互動環節,主持人圍繞杭州銘師堂的相關問題與校長們互動,這一互動不僅點燃現場思維碰撞,也為后續的主題演講鋪墊焦點。
杭州銘師堂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華鋒在主題演講中,以“從農門學子到教育 創業 者”的個人經歷為引,回溯了銘師堂18年扎根教育科技的初心。他表示:技術不是目的,而是通向教育理想的橋梁。談及企業精神,趙董以“三個永遠堅持”定義銘師堂的文化基因——永遠堅持理想主義,永遠堅持信守契約,永遠堅持有情有義。他引用任正非“唯有文化生生不息”的論斷,提出“少年特質”鑄就了銘師堂的組織性格。
趙董以李政濤教授“技術賦魂”的觀點收束演講,重申銘師堂的終極目標:在促進教育公平的基礎上,培養具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批判之思維”的新時代少年。現場多位校長表示,這場演講既呈現了數字化工具落地的實戰經驗,更喚醒了教育者“以技術守護人性”的深層思考。
浙江省玉環中學校長趙順法以《篤行致遠,惟實勵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玉中行動》為題,從辦學概況、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學習模式變革等方面,分享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戰略舉措與創新行動。他提出"辦有溫度的學校,做有溫情的教育",強調營造有溫度的環境、打造有溫度的管理、創造有溫度的課堂,展現玉中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中的溫情追求與務實行動。在“周末雙休”背景下,他強調學校構建"5+2"自主學習體系,通過分層式學習資源和數字化手段,讓學生利用周末、課余時間培養自我規劃與深度學習能力。
三、深話“拔尖”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重慶市巴蜀中學與杭州第二中學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領域積極探索,各施良策,成效顯著。重慶市巴蜀中學教育集團督學周劉波深刻指出:“一所學校的變革貴在行動,難在觀念,贏在堅持。其實比行動、觀念、堅持更為迫切的是提升教師的專業性。”教師專業性的提升,為拔尖人才培養筑牢根基,確保教學質量與引導水平的穩步提升。
杭州第二中學副校長陳鈞則秉持多元并重的培養理念:“既重視知識深度,也重視夯實基礎;既重視個體鉆研,也重視團隊分享;既重視學術建構,也重視心理建設。”這種全方位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扎實學識的同時,兼具良好心理素質與團隊協作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兩校雖路徑有別,但皆以培育拔尖創新人才為核心,在教育實踐中精耕細作,為與會校長提供寶貴經驗,有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
四、高中高質量提升的“綿陽樣板”
綿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羅小兵與四川省綿陽中學副校長趙志明,共同勾勒出高中高質量提升的“綿陽樣板”。羅小兵所長強調校長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校長是關鍵,是核心;校長出思想,出理念;校長總指揮,謀戰略。”強調校長引領對學校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趙志明副校長則聚焦發展路徑革新,提出從無序到有序、粗放到精細、單一視角到多維思考、外延式到內涵式發展的轉變,推動教育向優質、內涵方向進階。“綿陽樣板”的獨特價值在于“雙向發力”:既以校長領導力為引擎,驅動學校戰略規劃與理念革新;又以發展模式轉型為抓手,實現教育質量的深度提升。這種理念與實踐的融合,為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范式,印證了通過強化引領與優化路徑,可實現教育“整體提質”的新跨越,繪就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五、開眼看未來
論壇尾聲,校長們走進阿里巴巴,沉浸式感受阿里云的科技魅力。杭州銘師堂自2022年起與阿里云(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三年來,雙方基于阿里云強大的算力底座與智能技術,持續深化教育數字化合作,為學校數智化轉型和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校長在阿里云展廳沉浸式感受新質生產力核心理念與創新成果。主題報告環節聚焦前沿人工智能,提出“AI不是取代教師,而是增強教師”,并闡釋其三大核心價值:Capacity(能力延伸)、Creativity(創意激發)、Collaboration(協同進化)。這一理念彰顯阿里云在教育創新中的角色,借助技術助力學校數字化管理與精準教學,推動資源共享,為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展現了AI與教育融合的廣闊前景。
尾聲
“錢塘勝景迎嘉客,教育新思匯杭城。”本次論壇以“務實、有用、深度、思想”為航標,名家灼見與實踐真知相互激蕩,數字浪潮與教育理想彼此交融。李政濤教授的“教育未來學”哲思,褚宏啟教授的“拔尖人才培養”實踐,趙華鋒董事長“科技重構教育生態”的銘師堂探索等9場報告,讓我們看到傳統育人智慧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這些理念和思想就像錢塘江的眾多支流匯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當技術的翅膀與教育者的情懷緊密相聯,必能在時代洪流中擘畫教育優質均衡的新畫卷,讓每一份求知熱忱都能在數智與人文交織的土壤中生長,引領教育向著更富生機的未來穩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