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出國也能參觀海外流失文物!百度百科啟動「數字文物守護計劃」
曾經火爆全網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承載千年文明的遼代三彩羅漢像、鐫刻北宋風華的「家國永安」瓷枕,還有牽動無數國人情懷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這些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如今無需漂洋過海,只需在百度搜索「海外文物回家」,即可開啟沉浸式線上觀賞之旅。
2025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百度百科正式啟動「數字文物守護計劃」,以“技術賦能文化回歸”為核心理念,通過創新 科技 為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開辟全新路徑。據了解,本次百度百科「數字文物守護計劃」首批推出475件海外流失文物,均來自全球四大頂級博物館盧浮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便是百度百科對相關文物詞條內容展現形式的煥新。百度百科借助ACG圖生3D、圖生視頻技術,為海外流失的中國文物打造高精度 AI 數字分身,并結合相關詞條構建起沉浸式的線上文物觀賞體驗。用戶不僅能瀏覽詳實的圖文資料,還能通過 3D 視角自由旋轉、縮放文物模型,細致入微地觀察其紋飾、工藝細節,感受歷史文化的厚重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百科繁星計劃」作為百度百科發起的權威知識內容共建項目,其中的專家團隊在此次流失文物數字復原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百度百科與熱門 80 后文物修復師劉胄、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亓昊楠、海南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科技所趙鈺等 50多位文物領域專家及學生攜手合作,從文物歷史背景的深度考據,到數字化過程中每一處細節的還原與雕琢都秉持著嚴謹的態度,確保數字分身既展現文物的外在之美,更傳遞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此次百度百科對海外流失文物詞條的煥新,不僅是一次技術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知識傳播方式的革新。它打破了時空限制,讓散落在海外的文物瑰寶以全新的數字形態 “回家”,走進每一位用戶的視野。展望未來,百度百科也誠摯地向更多專業人士與機構發出邀請加入「百度百科繁星計劃」,將專業、有趣的知識通過百科詞條進行多元化呈現,攜手促進知識的普惠與傳播,為大眾提供更加準確、高效的知識獲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