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下順豐同城迎價值重估,中金目標價13.5港元
在京東、美團、阿里等巨頭掀起的外賣補貼大戰中,市場最初擔憂價格戰會擠壓產業鏈利潤,拖累相關企業表現。然而,港股順豐同城卻逆勢走強,自5月8日以來累計漲幅超30%,期間最大漲幅超41%,成為即時配送板塊的領漲標的。這一現象背后,或是市場對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稀缺價值的重新審視——流量多極化的競爭下,中立的運力基礎設施反而成最大受益者。
外賣大戰背后:中立運力成最大受益者
這場始于外賣,實則爭奪即時零售萬億市場的大戰,暴露了兩大問題:一是平臺自有運力難以滿足全品類、全時段的配送需求,像京東、美團自建配送體系都有核心服務品類,當餐飲訂單暴增時,其非餐運力勢必受影響,難以兼顧長尾場景;二是在流量多極化下,于KA商家而言,它們既需要全渠道的銷售,又不愿配送運力被單一商流平臺捆綁。
而這,恰恰為順豐同城這類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創造機遇。它不依附任何商流平臺,可全生態承接抖音、 微信 、阿里等平臺訂單同時,為外賣平臺“削峰填谷”。此外,支持商家一鍵接入全渠道,保障商家跨平臺訂單高效履約。數據顯示,順豐同城KA客戶市占率穩居行業首位,與包括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瑞幸咖啡、霸王茶姬、山姆會員店等各行業頭部品牌都建立了合作,2024年其KA客戶新增門店數超7500家,印證商家對獨立運力的青睞。未來,平臺流量競爭勢必加劇,這種不站隊的中立運力或將持續受益。
達達退市、閃送掉隊,第三方龍頭稀缺凸顯
目前市場上的中立運力有多少呢?從市場格局來看,2024年以來,曾經“三足鼎立”的中立運力局面被徹底打破。其中,達達集團將被京東私有化,業務重心向京東生態傾斜,丟失第三方屬性;另一家玩家閃送則上市后虧損,2024年凈虧損1.46億元,其專注的C端急送市場也正被順豐同城推出的“獨享專送”服務逐步蠶食。
相比之下,順豐同城則展現強勁且持續的盈利能力。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7%至157億元,凈利潤翻倍增長,毛利率提升至6.8%,是自2023年中領先同行實現盈利后唯一連續盈利的企業。這種差異化的表現,一方面說明順豐同城盈利模式跨過 商業 驗證期,另一方面,在達達退市、閃送掉隊后,其第三方龍頭地位愈發鞏固且具備稀缺性,而資本市場往往熱衷稀缺標的。
順豐同城近期的股價表現,本質上反映了市場對第三方即時配送價值的重新定價。國海證券認為,本地生活市場流量多極化趨勢顯著,多場景高履約訴求驅動下,公司依托順豐強品牌力,以第三方定位和即時配領軍者地位強履約提份額,疊加規模網絡效應持續降本,往后看B端KA、下沉市場、多元場景等均有看點,公司高增長提盈利持續兌現。
中金公司則指出,據Questmobile數據,4月順豐同城騎手端日均使用次數同比增長40%,公司在外賣與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增長催化下,即時配送行業需求或好于預期,上調25年、26年收入預測,并維持“跑贏行業”評級及目標價于13.50港元,較現價存26%的上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