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放計算技術大會|開源開放推動系統創新 加速AIDC全球協作
8月7日,2025開放計算技術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聚焦在MoE大模型與AI智能體的技術發展趨勢下,如何以開放計算更好的促進縱向擴展性能(Scale up)與橫向擴展效率(Scale out)的協同發展。當前,模型算法開源、算力系統開放,已經成為AI時代一個主流趨勢,開源開放的全球化協作平臺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能以系統化思維,通過提升單系統性能,滿足萬億參數大模型發展的需求;又能應對日益擴張的數據中心規模,通過全球產業鏈協作解決未來GW級AI數據中心面臨的系統性工程挑戰。
2025開放計算技術大會由開放計算社區OCP及開放標準組織OCTC(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開放計算標準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以“開放變革:筑基、擴展、進化”為主題,聚焦計算、存儲、網絡、液冷等基礎設施底層架構的技術創新,算法與算力系統、硬件和軟件的協同創新,以及開放計算技術賦能人工智能熱門應用等議題,來自中國移動、字節跳動、阿里云、三星、浪潮信息、清華大學、立訊技術等超千位知名學者、技術專家、應用開發者及廠商代表參與大會。
開源開放加速 全球化協作,推動AI普惠
開源大模型(如Llama3、DeepSeek、Qwen、GLM、MiniMax)的意義已超越技術本身,深刻重塑全球AI產業格局和發展路徑。它們大幅降低了獲取、部署和定制先進AI能力的門檻,使各類企業與個人開發者都能便捷利用頂尖技術,推動研發范式從封閉走向開放協作,顯著降低技術壁壘,加速實現“智能平權”。與之伴生的是,公共云平臺和模塊化AI基礎設施的普及,為開源模型的規模化落地和應用創新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開放算力基礎。這種開源模型與開放算力的結合,會有效驅動海量長尾應用爆發,進一步加速AI普惠的實現。
OCP基金會高級總監Michael Schill 表示,“過去的十數年間,開放計算項目(OCP)所建立的全球化協作創新模式成功開發及實施了數以百計的項目,在極大激發創新活力的同時也重塑著數據中心產業。隨著AI日益成為社區成員關注的核心場景,OCP的工作重心正轉向AI主導,所有核心工作圍繞著AI開放系統(Open Systems for AI)戰略計劃展開,包括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和系統管理三個重點領域,并且發布了《可擴展基礎設施的藍圖》,這是AI開放系統戰略計劃當中的重要工作成果。”
OCTC秘書長陳海 認為:“產業協同創新要從應用出發、從用戶思維出發,堅持標準引領產業發展,制定更切實落地的規范標準,推動和加速數據中心各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成果普惠,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從中獲益。例如,面向多元計算資源組合和多應用場景的服務器算力算效評估基準,就是通過系統評估服務器整機的綜合算力與能效表現,為行業提供科學、可信的算力算效評估體系,為用戶服務器架構選型和優化提供標準范式。”
針對指數級增長的智算需求,OCTC與OCP聚焦現階段用戶需求與產業技術方向,正在探討如何加強雙方在開放算力、液冷等方面的合作,兩大社區的互通合作將形成一個更加融通的、更多地區、國家和行業通行的國際化標準,讓底層技術實現全球共享,加速技術普惠。
聚焦當下:創新超節點架構凸顯 產業鏈融合創新 之力
毋庸置疑,開放計算的興起與日益壯大,使得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協同效應更緊密、融合創新能力更強,這一點對于飛速迭代的AI產業至關重要。
目前,MoE大模型的參數量仍在保持高速增長且迭代迅速,對單系統的算力密度與互聯速率提出極致要求,帶動了計算架構的變革。此次大會重點探討并集中展示了創新的超節點計算架構,在高速互聯、通信協議、內存控制、系統架構設計等層面實現全維度創新,能夠滿足萬億級別參數MoE大模型應用需求,凸顯出開放計算的產業鏈融合創新之力。
2025 OCTC輪值主席、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指出,MoE大模型持續推高大算力,仍然是今天的時代主題,產業將會很快邁入以超節點這種網絡和算力、軟件和硬件全面協同優化的一個時代。超節點打破了傳統服務器的物理邊界,觸發了系統性變革,互聯技術成為提升集群有效算力的關鍵。隨著卡間互聯技術的發展,開放互聯架構將在下一代智算集群中發揮重要作用。
阿里云基礎設施異構硬件和系統資深總監盧曉偉表示,超大規模MoE帶來了AI基礎設施的算力、互聯、能耗瓶頸,以及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挑戰,需要為AI重構算力系統,Scale Up 超節點架構將成為核心發展路徑。超節點架構所需的關鍵技術包括原生語義、極致帶寬、極低時延和高可靠的鏈路,軟硬件協同是命脈。
三星電子副總裁、先行開發團隊負責人張實完表示,MoE大模型帶來的超高數據傳輸需求,驅動內存在高性能、高密度、散熱管控、安全性等方向持續演進。未來,超節點架構將會采用GPU發起式直連內存,通過GPU友好型介質與存儲,有效減少內存瓶頸,為大模型訓練推理提供強力支持。
字節跳動服務器架構師高曉軍表示,服務器開放架構的進化,本質是通過技術迭代更好地釋放多樣性算力潛能。開放架構的持續進化,如同為算力基座注入 “自適應基因”,使其既能兼容當下的多樣性算力,又能支撐未來的技術創新。當產業鏈各方以開放心態共建標準、共享技術、共拓場景,多樣性算力將不再是分散的“孤島”,而是互聯互通的 “大陸”。
浪潮信息副總經理趙帥強調,開放計算社區的核心目標就是利用生態力量打破性能瓶頸,推動業務創新發展,這是一種系統化思維與應用價值導向。超節點架構本質上也是系統化思維的產物,它不是某一個點的突破,而是在現有技術、生態和成本約束下,從系統層面去打破芯片本身的性能邊界,最大化用戶價值。作為社區的一員,浪潮信息后續將向社區成員開放自研的超節點架構設計以及PD分離框架,推動開放超節點架構的發展。
展望未來:GW級 AI 數據中心驅動更緊密的 跨社區 協作
隨著AI計算需求的持續爆發式增長,單機柜功率將從當前的100+kW躍升至未來的1MW以上,AI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也將步入GW級。AI數據中心正在從“機柜級密度革命”邁向“數據中心級系統工程挑戰”,更需要全球產業鏈開放協同,優勢互補,共同應對挑戰。
GW級AI數據中心的建設,首要考慮電力供給的問題,能源基礎好、電力成本低是重要的發展前提。在這一點上,中國具備顯著的能源基礎設施優勢特別是新能源。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新增裝機90%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8160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5.9%。但能源優勢并不意味著全部,GW級AI數據中心在中國的落地仍面臨諸多挑戰,如開發更穩定高效的全光互聯方案、更好的能效管理技術、更優的基建模式等等,不僅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同創新,更需要社區間的跨社區協作,推動技術共享、產品開發、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事實上,GW級AI數據中心對算力生態帶來的重要變革,已經推動了跨社區合作的進程加快。目前,OCP正在籌備成立“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結合中國在能源、算力基礎設施與供應鏈方面的需求與優勢,推動AI開放系統戰略計劃在中國的落地。同時,OCP也在同OCTC積極合作,探討將OCP領先的AI基礎設施技術架構、參考方案、前沿研究成果等在中國市場落地,在中國建立GW級AI數據中心的全球性標桿。
未來,開放計算技術大會將致力于打造全球開源開放聯合體,為數據中心產業鏈上下游搭建起全球鏈接協作平臺,推動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開發者參與開放計算項目,加強產業鏈互聯互通和開放協作,推動全球供應鏈創新融合發展,進而增強社區的多元化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