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五四青年節調研:這屆新晉青年,正在用戶外探索、運動健身重構生活秩序
青年,沒有絕對的年齡界定范圍。國家統計局將青年的年齡范圍劃定為15-34歲,共青團將青年的年齡段劃分為14-28歲,世界衛生組織則將14-44歲界定為青年。青年更代表著一種精神風貌,一種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態度。
如果說15歲進入青年階段,那16-25歲應該是新晉的青年們,他們有著區別于其他人群的青春、勇敢與拼勁兒,更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消費市場增長的活躍力量。五四青年節前夕,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京洞察通過問卷對話了1000位新晉青年,一起來聊了聊“青年”的內核,“青年”到底意味著什么。
-新晉青年們認為年輕(狀態)就是資本。無關年齡,超九成新晉青年認為自己當下狀態是青年。活躍的思維和狀態(50.5%)、有好奇心和熱情(49.4%)、敢想敢拼的沖勁兒(47.4%)是新晉青年最核心的底色和底氣。
-也有很多人認為,青年是不被定義的一群人,可以有一萬種面孔。充滿激情的活力青年、努力向上的有志青年、敢闖敢拼的鐵頭青年、永不服輸的熱血青年……這些都是新晉青年多元價值觀和鮮活靈魂的體現。
-新晉青年們比想象的更加冷靜和穩定,57.8%的人面對工作挫折能冷靜分析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超六成人能妥善處理和朋友的關系。
-一邊承受各種壓力,一邊認真生活,是新晉青年群體的常態。新晉青年正在用戶外探索、興趣培養、運動健身等諸多方式對抗壓力,重構生活秩序。
-新晉青年的消費觀是理性與感性并存,68.9%的人注重價格與品質的平衡,同時有超四成新晉青年“熱衷情緒價值,物質層面勇敢地為興趣買單”。
-新晉青年的消費金額占比逐年提升,消費增速遠超其他群體,成為驅動消費市場增長的核心力量。從品類來看,新晉青年在 家電 、數碼、運動、珠寶首飾上的消費投入增長顯著。
年輕就是資本 思維活躍、有好奇心、敢想敢拼是新晉青年的鮮活底色
提到“青年”這個詞,大家腦海中或許會浮現出“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般意氣風發的形象,他們可以是14-28歲的這群年輕人,也可以是有著年輕精神風貌、生活態度的一群人。沒錯,我們的典型青年——16-25歲的新晉青年,他們就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認為:年輕就是資本,熱情、沖勁兒、好奇心、活躍的靈魂和思維就是自身的底色和底氣。
調研中,48.8%的新晉青年認為14-28歲的年輕人是青年,還有28.7%的人主張“青年應該看狀態,保持年輕狀態的都是青年”;無關年齡,超九成新晉青年認為自己當下狀態是青年。 社交 平臺上一位新晉青年博主這樣說:“二十多歲的時候,不要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去糾結哪個選擇是最好的。因為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有想法就要勇敢去嘗試。”
不被定義,是這一代新晉青年的顯著特征之一。調研顯示,盡管當下人們的價值取向日趨多元,但新晉青年總體上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精神底色,充滿激情的活力青年(40.7%)、努力向上的有志青年(38.5%)、敢闖敢拼的鐵頭青年(35.7%)、永不服輸的熱血青年(35.6%)是受更多人認同的新晉青年形象。同時,無拘無束的自由青年、走在時尚前沿的潮流青年、有著多樣工作和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也是認同度較高的新晉青年標簽,體現了新晉青年更張揚的個性和更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這些不同的標簽選項,折射出新晉青年們的真實內心寫照,“我的人生我做主。”?
新晉青年的“精神譜系”呈現出鮮明的時代印記。50.5%的人將“活躍的思維和對新事物的敏感”視為青年的核心特征,49.4%強調“好奇心和熱情”,47.4%推崇“拼勁兒與行動力”,相較之下,“年輕的身體,旺盛的精力”位列第四。這種觀念轉變的深層原因,與數字技術的滲透息息相關。成長于短視頻、社交 媒體 和在線教育浪潮中的Z世代,天然具備全球化視野與快速學習能力。斜杠青年、數字游民等成為職業新選項,傳統的人生腳本被徹底改寫,新晉青年們更關注如何用持續進化對抗焦慮,而不單單在年齡和身體賽道上競速。
新晉青年們比想象的更成熟 近六成人能以穩定情緒直面工作壓力
傳統認知中,大家會認為新晉青年是年輕但不成熟的。實際上,他們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冷靜和穩定。面對工作中的挫折,57.8%的新晉青年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冷靜的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積極的尋求解決方案”,折射出新晉青年更理性的情緒管理能力。在人際關系方面,冷靜、成熟、無負擔是他們處理社交關系的態度,34.5%的人處理矛盾時選擇“先分開冷靜,等彼此情緒緩和之后再溝通”,17.4%的人認為“大家都是成熟的人,有不愉快會彼此自己消化”。
當然,新晉青年也是“承壓的一代”,他們同樣面臨著各種未知的挑戰和壓力。有對未來不可預知的迷茫(38.6%),有想要學習更多知識技能的焦慮(36.7%),也有住房成本及日常消費上的壓力(36.5%),還有加班熬夜帶來睡眠不足的苦惱(31.9%)。
一邊承受各種壓力,一邊認真生活,是新晉青年群體的常態。新晉青年群體既修煉調試心態,也在積極尋找應對之道。有人向往“詩和遠方”,追求在向外探索間自由游走;有人愿意高效嘗試多種興趣,樂于培養自身所長;有人熱衷于運動健身,重新喚醒身體活力;有人晚上熬夜,白天泡枸杞,在自相矛盾的行為中完成養生自救……新晉青年們正在用戶外探索、興趣培養、運動健身等諸多方式對抗壓力,重構生活秩序。
五一假期出行安排成為新晉青年壓力“出口”的選擇之一。35.9%的人選擇City Walk,32.2%的人計劃約搭子跑步、騎行等,28.9%直言“想去戶外露營或山里徒步”。 互聯網 大廠員工周明的假期哲學,或許道破了新晉青年用戶外探索消解壓力的本質:“我們用不同節奏對抗重復,不是為了逃離,而是為了更清醒地回歸。”
職場新人楊柳每次心情低沉或壓力較大時,總是會從運動中找回內在力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去健身房跑步或者去打球,刺激內啡肽分泌,總之就是要逼著自己動起來,不管做什么,不能再繼續‘emo’了。”像楊柳一樣,還有很多新晉青年通過運動健身獲取身體療愈,在調研中,61%的新晉青年選擇每周至少健身1次,用運動緩解焦慮心情成為他們堅持的主要動力。
“沒有什么不開心是一杯奶茶消解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在餐飲消費場景中,外賣以51.3%的占比主導新晉青年的一日三餐,咖啡/飲品/甜品(47.0%)成為最高頻的需求場景。調研中有新晉青年表示,“奶茶、甜品就像是‘煩惱的解藥’,壓力大的時候來上一份,好像可以讓整個人得到治愈。”
新晉青年的消費觀:近七成人關注質價比,超六成人追求“悅己消費”
新晉青年的消費力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京東數據顯示,這一群體的消費金額占比從2021年的5.4%躍升至2024年的11.8%,四年間復合增長率44%,遠超其他年齡段,成為驅動消費市場增長的核心力量。
新晉青年的消費觀是理性與感性并存,是質價雙優。一方面,近七成新晉青年關注質價比,更追求價格和品質的平衡。另一方面,新晉青年的消費決策回歸“悅己”本質,超四成新晉青年“熱衷情緒價值,物質層面勇敢地為興趣買單”,超六成新晉青年在消費時首要考慮“自我需求”。00后京東新晉青年采銷小F表示,過去的青年群體優先關注商品的實用性,傾向為“必需品”買單;而成長于市場 經濟 繁榮期的新晉青年,更愿意為情緒價值、興趣熱愛和自我滿足付費。“就像我自己買了很多的健身器材,花了不少錢,但也實打實帶來了健康的身體、愉悅的內心和充盈的精神世界。”
從消費偏好上來看,新晉青年的消費重心正逐漸脫離傳統的生活必需品,美妝護膚、食品飲料等品類持續收窄,取而代之的是對 手機 通訊、家電、數碼、運動、珠寶首飾等品類的需求增加。在家電消費領域,新晉青年注重產品的實用性、智能化,對提升生活品質的家電產品愿意投入更多,烘干機、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實用家電受青睞,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100%。這不僅體現了新晉青年對生活便利性和品質的追求,也反映出他們對 科技 產品的認可和對新生活方式的探索。
在3C數碼消費場景, 游戲 設備、影音娛樂設備、攝影器材最受新晉青年關注。據京東游戲設備采銷介紹,隨著《黑神話:悟空》等國產游戲勢能持續,新晉青年玩家們更傾向選擇國產的游戲裝備,例如聯想拯救者游戲掌機、飛智游戲手柄等兼具高性能、高科技和高設計感的產品越來越受追捧。京東投影采銷表示,清晰、大屏、便攜、氛圍感、與朋友分享,成為新晉青年購買投影的主要動機,低成本擁有自己的私人影院是一件很潮流的事情。此外,相機已成為新晉青年的“興趣工具+社交符號”,京東相機采銷表示,“便攜Vlog相機、復古膠片風相機、聯名潮玩相機等頗受新晉青年的喜愛。”
新晉青年在運動場景的選擇上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38.8%的人選擇戶外跑步,31.0%利用碎片時間鍛煉,28.8%選擇居家跟隨APP鍛煉。智能穿戴設備、專業運動服飾是選擇較多的運動裝備。京東智能穿戴采銷表示,新晉青年重視智能穿戴產品帶來的使用體驗,如智能手環的各類運動功能,也愿意為優質的體驗支付相應的費用。24歲的健身教練王嘉習慣隨身佩戴運動手環,他說:“健康不是選修課,是都市生存的剛需。”
新晉青年,是不被定義的一群人,盡管大家會討論他們的“躺平”“擺爛”“叛逆”,但從這么多年輕人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到這屆新晉年輕人,他們有著最純粹的青年本色:他們用“勇敢”對抗壓力,用“活躍思維”解決困境,以“拼勁兒”開拓可能……讀懂這些背后的人性與溫度,或許才是真正融入新晉青年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