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占領印度4G手機半壁江山 被指傾銷
伴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開始飽和和萎縮,中國公司已經集體瞄準了印度市場,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印度展開了市場爭奪。其中在4G手機上,中國公司也遙遙領先了印度本土手機品牌,目前已經斬獲了45%的4G手機份額。

不過據《印度時報》網站近日報道,印度的一些手機品牌,認為中國手機企業過度樂觀估計了中國市場的前景,如今4G手機產能和產量過剩,而他們正在印度低價傾銷手機,這可能影響到到在4G手機上行動太晚的印度本土企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的三家國營移動運營商,都已經部署了4G網絡,其中中國移動的4G用戶已經超過了一億人,在全球也處于領先位置。作為對比,印度在4G網絡方面,還處于剛剛起步的位置。
中國品牌在印度銷售的手機中,也包括了4G手機,其中,聯想集團已經開始在印度銷售一款超低價4G安卓手機,僅相當于人民幣四百多元,是印度和越南市場最便宜的4G手機。
目前無論是3G還是4G手機,中國品牌在印度正在加速占領市場份額。不同機構的份額統計顯示,聯想集團和小米公司,可能已進入了印度手機份額的前五名。
Micromax是印度本土最大的手機品牌,份額僅次于三星電子名列第二名。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Vikas Jain表示,中國手機公司已經把印度市場當做一個傾銷的場地,一些中國手機公司銷售的4G手機,不支持Band3(或是1800兆赫頻段)。
在印度,4G服務將使用兩個頻率段,分別是1800兆赫和2300兆赫。
上述高管表示,中國企業在印度銷售的4G手機,可能無法良好適用于印度電信運營商的4G服務。
據報道,在印度的移動運營商中,Bharti電信公司已經啟動了4G服務,而Reliance Jio、Idea Cellular以及沃達豐印度公司將會在今年底或是明年初推出4G服務。
印度另外一家手機品牌Karboon的高管Pardeep Jain也表示,中國公司正在印度傾銷中國過剩的4G手機庫存,并通過價格戰獲取市場份額。
這位高管表示,中國手機公司錯誤判斷了中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形勢,導致手機出現庫存,如今正在印度以低價格處理手機庫存,另外中國企業也開始在印度建設手機工廠,進行本地化的生產,這讓印度本土手機企業十分擔憂。
在莫迪新政府領導下,印度發起了推動“印度制造”的計劃,即學習中國發展制造業,不久前,全球消費電子代工巨頭富士康集團宣布,將會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設十余座工廠,富士康未來每年將會在印度制造四億部智能手機,其中一半的手機將會在印度本國銷售。
面對中國企業的競爭,雖然印度的4G移動互聯網生態尚未建設完畢,但是印度手機企業已經準備行動。在今年年底之前,本土最大的Micromax公司,將會推出十款4G手機,另外,Intex和Lava等印度手機品牌,也會推出價格低于一百美元的廉價4G手機。
無論是印度電子商務網站的銷售排名,還是市調公司的數據,都證明中國品牌正在穩扎穩打爭奪印度手機市場。
不久前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報告指出,小米、聯想、華為和金立四家公司,已經獲得了印度12%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其中,小米公司和聯想集團都已經開始委托富士康集團和偉創力公司,在印度本土制造手機。
而在4G手機市場上,中國公司占領了45%的市場份額,印度本土企業只有不到一成的市場份額。而三星電子在4G手機方面,仍然居第一名。
根據市調機構CMR的數據,在印度4G手機市場上,三星電子居首位,聯想和小米排名第二第三,而在4G前十名中,只有一家印度企業Micromax。
除了Micromax之外,印度手機企業在4G手機方面,處于剛剛起步的落后位置,絲毫不是中國企業的對手。
更令印度企業擔憂的是,中國企業正在快速適應印度的手機銷售模式。在此之前,中國公司普遍借鑒了小米公司的互聯網搶購閃購模式,他們紛紛在印度電子商務網站放出高性價比的安卓手機,引發用戶哄搶,也引發了印度媒體的高度關注。
如今,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從互聯網銷售轉向實體店銷售。因為在印度,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服務的滲透率較低,還有很多的城鄉大眾在星羅棋布的手機實體店中購買智能手機。
小米公司已經和印度本土的實體零售店展開合作,而聯想集團本身在印度擁有完善的個人電腦和服務器銷售網絡,這張網絡可以快速用于智能手機的銷售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