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3D打印機「出海熱」背后,中國物流基建憑啥成 「最強外掛」
“2022年推出產品,2023做了近10億元利潤,2024年做了近20億元利潤。”
一級市場投資人林海向雷峰網透露,這是他目前在一級市場看到最牛的消費硬件產品。倘若這家中國消費級3D打印機廠商2025年能做到30億元的利潤,很快就會超過500億元的估值,會是非常強大的存在。
這家廠商的高速增長,著實令人矚目,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消費級3D打印機已進入增長快車道。3D打印這項技術最初緣起于歐美,而今全球消費級3D打印機市場中超九成的產品源自中國,說明中國3D打印機廠商已在易用性、創新上發力實現了后發制人。
不同于其他品類,消費級3D打印機具有多重特殊性,對倉儲環節的要求極高,中國出海物流企業中能滿足其需求的只有極少數。國產消費級3D打印機要順利走出國門,如何選到實力適配的物流合作伙伴至關重要。
國產3D打印機出海之難:品類特殊沒少花冤枉錢
消費者對履約時效的要求越來越高,倒逼中國出海企業從“走出去”到本土化布局,這一變化直接刺激了海外倉需求的迅猛增長。
亞馬遜分倉政策是典型的例子,亞馬遜從原有的國家分撥網絡模式轉向8個區域配送模式發貨,保證商品更快送達消費者手中。這一轉型,不僅是物流布局的簡單調整,更是對整個行業的一次深度 “洗牌”,使得中國第三方海外倉企業不得不進一步提高海外倉供應鏈的運營能力,優化消費者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體驗。
另外,航空貨運運力不足也是海外倉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跨境電商平臺全托管模式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海量的跨境電商包裹的空運需求,導致航空運力供給不足。當平臺把未來的增量空間都轉向“海運+海外倉”的半托管模式,具備海外一件代發履約能力的海外倉一度一倉難求。
近年來中國商品出海也逐漸從廉價小商品向高端3C產品延展。高端3C產品往往單價較高,消費者對收貨時效、產品售后保障等方面有著更為嚴苛的要求。這就促使海外倉必須更加精細化運營,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來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消費級3D打印機品類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與成本降低,加上人們對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這使得消費級3D打印機行業在近幾年發展迅速。憑借其高性價比、技術創新和穩定的質量,消費級3D打印機贏得了海外消費者的廣泛好評。
目前,全球市場消費級3D打印機中國公司占據主導地位。據CONTEXT數據,2023年至今,全球所有入門級3D打印機出貨量中約有94%來自中國供應商。另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中國3D打印機出口數量為355萬臺,同比增長89.2%。
不過,3D打印設備出海沒那么容易。
消費級3D打印機品類具有貨值高、商品迭代快、倉配履約要求高等特性,在物流環節往往面臨運輸成本高、時效不穩定、清關能力弱、丟損異常頻發等問題。
“相比其他品類,3D打印機配件及耗材品類繁多,而且需要支持用戶做各類定制化的組合。因此在倉儲環節,提供靈活、高彈性的復合訂單處理能力成為一種必選項。”菜鳥全球供應鏈海外倉解決方案負責人理曉光向雷峰網說道。
而部分中國消費級3D打印機出海廠商早期選倉經驗不足,而且規模較小,對數據全鏈路監控不明晰。這導致他們一開始做的供應鏈計劃比較粗放,體現在銷售部門無法精準預測每個月的銷量,而關于在哪些倉庫鋪貨、鋪哪些貨以及鋪多少,完全是直接拍腦袋決定的。
供應鏈計劃粗放,對應的物流成本就會比較高,而且會花掉很多冤枉錢。
比如,供應鏈計劃的準確率不高,致使美西或美東的訂單缺貨。在這種情況下,為滿足終端消費者需求,就需要全美發貨。比如美西沒庫存了,就得從美東發貨,這樣橫跨北美,導致物流時效和成本都很高,商家也很頭疼。
這些制造型商家當時沒有自己的物流部,進入快速發展期后,迫切需要一個物流可視化看板,來保障銷售計劃和履約時效等。而3D打印機品類對海外倉又有諸多特殊需求,專業、適配的第三方海外倉服務顯得彌足珍貴。
陪跑3D打印機廠商,保姆級服務上線
2020年前后,消費級3D打印機品類開始慢慢興起,菜鳥海外倉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接觸了消費級3D打印機行業的廠商,從此開啟陪跑之路。
這些廠商在海內外市場均有業務布局,起初他們海外倉發貨量很小,一天只有幾單,最高時也就十幾單。菜鳥海外倉只是為他們提供常規的物流服務,以保障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當菜鳥海外倉為這些客戶服務半年到一年,客戶的訂單量已經能達到一天幾百甚至上千單。到第二年,差不多一天幾千單。第三年旺季能過萬單,增長非常快。此后每年訂單量都翻幾倍增長,菜鳥海外倉發現這一勢頭后,立刻開始探索與3D打印機客戶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合作前期,菜鳥海外倉團隊深入調研了這個行業的產業鏈,包括產業帶特征、商家的分層和客戶畫像等,最后從商家的貨型和訂單結構,拆解到頭程干線運輸、海外倉倉配的全鏈路銜接的可能性,再從倉網規劃、分倉布局計劃與末端的最優派送渠道做組合,發現是可行的。
因此,菜鳥海外倉決定依托自研的GIWS全球數智倉儲系統,以及全自營的倉儲管理體系,打造適配于3D打印機的服務定制化、定價差異化的全鏈路物流服務,堪稱保姆級別服務。
比如,系統VIP打標、全鏈路訂單監控、定制品類倉和功能區、專屬客服以及智慧倉網履約系統等增值服務,幫助3D打印機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而由于消費級3D打印機企業早期的供應鏈計劃比較粗放,在偏倉和正常發貨的物流占比上,偏倉發貨率高達40%。
以美國市場為例,所謂的偏倉發貨,是美東消費者的訂單從美西或美南發美東,這極大地延長了配送時間。正常發貨從出庫到派送全渠道只需3.2天,而偏倉發貨平均要5.7天,兩者有時效差2.5天。這意味著,只要將客戶的偏差發貨都變成正常發貨,時效能提升2~3天,這會是服務體驗的一次重大提升。
在這個情況下,菜鳥海外倉前后投入3~4個月的時間,按月跟客戶做歷史數據分析,以及新增訂單預測,調整客戶的鋪貨計劃和補貨計劃,最后實現美東、美西、美南、美東南平均90%的正常發貨率,讓物流時長縮短2~3天。
從行業銷售旺季看,3D打印機行業每年3月~7月是淡季,11月~12月是旺季。中國貨物頭程運輸如果走快船發到美國,差不多要2~3周的時間,所以3D打印機客戶會提前1~2個月開始陸續備貨。也就是他們的工廠每年從6~7月開始生產,8~9月開始備貨,甚至一直備貨到10月中。
菜鳥全球供應鏈海外倉解決方案負責人理曉光初步測算了一下,菜鳥海外倉推出的3D打印機專屬出海解決方案,幫客戶將物流成本至少降低10%~12%。若以千萬或者億級的一個單位乘以10%,節省的物流成本相當可觀。
如此大的突破,也得益于菜鳥海外倉建立了具有端到端能力的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并已擁有全球最大的跨境物流倉網。目前,菜鳥已在歐洲、北美、亞太等地區布局了超80萬平米的海外倉。
其中美國倉群是行業top級,覆蓋美西、美東、美南、美東南。它可以更加合理地調配貨,讓客戶就近選倉。例如,如果客戶的消費群體覆蓋在加州,菜鳥海外倉會為他們的消費者在美西就近選倉,以此來提高倉網覆蓋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節省客戶末端的物流成本。
好的物流服務體驗,加上打印技術的迭代升級,3D打印機行業也迎來了它的春天。
客戶銷量規模化增長后,訂單結構自然趨于穩定。MOD訂單特征開始凸顯,從做一票一件或者一票兩件,到一票多件,也給菜鳥海外倉帶來了新挑戰。
在多個工作日夜里,菜鳥海外倉和3D打印機客戶相關負責人經常深入探討、磨合合作細節,對海外倉揀選的動線設計以及流程設計、波次策略等等進行相應的改動,著重升級了對3D打印機客戶履約保障,解決他們的訴求,讓雙方實現雙贏。
自偶然結緣,一路陪跑至今,僅是消費級3D打印機出海“四巨頭”中,已有三家入駐菜鳥海外倉,并使用上述服務。進入2024年12月以來,菜鳥海外倉的3D打印機出貨量同比增長2倍以上,尤其在美國市場,增長勢頭顯著。
行業洗牌,精細化運作走向必然
消費級3D打印機出海,是典型的一個包裹有多個SKU配件,非常考驗倉庫的數據化管理和精細化運營能力,這背后涉及數字化系統和自動化設備的加持。只靠簡單的一件代發和人工配貨的海外倉公司,肯定無法滿足多SKU的客戶群體的需求。
數字化系統和自動化設備的投入,這又涉及到資本實力。
“一個5萬平米的倉庫,自動化設備投入大概要一個億。 ”海外倉行業資深從業者葉明海表示,未來海外倉公司全靠自動化設備作為主要生產力,但目前具備這種能力的公司不多,這屬于戰略投資。
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觀察到,拋開全自動化,目前能做一票多件倉配的中國海外倉公司只有寥寥幾家,菜鳥海外倉是其一。
菜鳥海外倉擁有自研的倉儲數字化系統以及全自營的倉儲管理體系,供應鏈能力覆蓋B2C倉配、B2B倉配以及一站式或定制化的跨境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菜鳥海外倉始終保持其在倉網布局以及庫存管理能力方面的優勢。
除了消費級3D打印機品類,以家居家具用品、汽車配件、運動健身器材等為代表的大件商品,也是菜鳥海外倉重點服務和發力的方向。同時,菜鳥海外倉還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以掃地機、割草機等為代表的智能家電品類解決方案,持續探索更多行業出海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隨著跨境電商市場的蓬勃發展,角色多樣的海外倉企業不斷涌現,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差異化與精細化運營,無疑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而且規模越大、實力越強的海外倉盈利能力越強。
注:林海、葉明海為化名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