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美團激戰,淘寶+餓了么閃電式入局
外賣市場硝煙重啟。
京東的高調入局,重金補貼,一方面吸引到大波用戶的短時涌入,另一方面,也讓二級市場的投資人不得不對這條「鯰魚」提高重視。
原本美團與餓了么 “雙雄” 對峙的穩定格局被徹底打破,逐漸演變為紅黃藍“三國殺”態勢。
從4月18日“不打口水仗,只送口味蝦”,到如今宣布的“超百億補貼”。在這場后外賣時代的大戰中,餓了么在五一假期的前一天加碼下場,還同時帶來了出手闊綽集團內的“大哥”。
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站在盈利前夜的餓了么,腳步或許不得不再緩緩。
2024年,餓了么曾制定三年盈利的規劃。根據我們的了解, 餓了么在2024年曾出現單月盈利的情況。 整體而言,餓了么想如期實現盈利目標本來并不難。
京東的入局,多少有些打亂了餓了么原本的節奏,但這對阿里在整個本地生活領域的布局,也是個難得的機會。
雷峰網獲悉,阿里淘寶天貓旗下的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在淘寶app首頁Tab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并將聯合餓了么共同加大補貼力度。
草蛇灰線、埋伏千里,阿里電商生態中的即時零售的布局才是未來更廣闊的前景,餓了么則將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01站在盈利門口的餓了么
如果沒有第三者的強勢加入,餓了么已經站在盈利的門口。
阿里2025財年Q3財報(對應自然年2024年Q4)顯示,受餓了么和高德訂單增長所驅動,本地生活集團季度同比收入增長12%至169.88億元。受益于運營效率提升和業務規模擴大帶來的單位經濟效益提升,本地生活集團虧損從去年同期的20.68億元繼續收窄至5.96億元。
這是俞永福卸任阿里本地生活CEO,將指揮棒交給80后們后,阿里本地生活交出的第三份答卷:收入連續三季度雙位數增長,且虧損大幅收窄。
同時,在財報會上,阿里管理層明確表示高德已實現盈利。除卻高德的微利,阿里本地生活的核心業務基本只剩下餓了么。換句話說,餓了么在2024年四季度虧損應該在6億-7億元間。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考慮到餓了么較大的業務規模,這個虧損額其實不算大。現在,餓了么想要扭虧為盈,也并不難。
2023年,餓了么UE(單體經濟模型)打正,但其UE模型未包括中臺等成本。盡管如此,近兩年以來,餓了么整體虧損不斷收窄卻是事實。
一位接近阿里本地生活人士告訴我們,餓了么在2024年曾出現過單月含其它成本的UE打正。也就是說,餓了么已經出現過單月盈利。關于阿里本地生活的更多信息可以添加微信?Congc_a?交流。
多年來,本地生活對阿里來說一直是一個,既不能失去,又稍顯雞肋的業務,盈利和增長前景都飽受質疑。為此,阿里在2021年調來救火大師俞永福,負責高德、餓了么、飛豬等組成的本地生活板塊。
俞永福在任期間,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調整戰略,二是重塑組織。前者明晰方向,后者提升執行效率。自此,阿里本地生活逐漸走向正軌:口碑并入高德,二者合力,擔當到目的地業務的任務,餓了么則在其中承擔到家的生態位業務。
財報顯示,俞永福任職的三年,阿里本地生活年營收從 446.16 億元增至 598.02 億元,虧損由 220.92 億元縮至 98.12 億元,虧損率也從超 50% 降至 16%。
2023財年一季度,餓了么首次實現UE轉正。二級市場投資人高繼業告訴雷峰網,只有UE為正的時候,才能表明它一個好生意。而今年,餓了么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這兩年經營提效的范式繼續來擴大規模。這樣,整個利潤才可以覆蓋整個中臺、總部以及職能部門的支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盈利。
02一場聲東擊西式的閃現
有市場分析認為,京東外賣的高調入局,或許將拖累餓了么的盈利步伐,后者在市場份額和盈虧平衡前,需要做出更多抉擇。京東外賣的高舉高打,或許會使得美團、餓了么不得不跟進補貼,展開新一輪的攻防戰。
但此次阿里系的出招方式仍出乎外界預料。
在京東、美團對峙之間,安靜了近一月的餓了么今早突然宣布將加碼“餓補超百億”,在五一假期開始前引爆正面戰場。
另一邊,“淘寶閃購”正式登場,與餓了么同時全面開火,從兩路包抄,加入即時零售的行業爭奪戰。
雷峰網獲悉,淘寶天貓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并在淘寶app首Tab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展示。升級后的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共同加大補貼。
在此過程中,餓了么供給面向淘寶閃購全部開放,同時結合淘寶天貓在品牌電商商家的優勢,淘寶閃購將與品牌商家城市倉、線下門店合作,打通天貓官方旗艦店和小時達的貨盤及價格。
對阿里而言,面對今年的外賣大戰,它并沒有只派出餓了么出戰,而是選擇同時在淘寶里加大規模補貼。這種“團戰”的策略對阿里顯然意味著更高的投入效益。
“一筆投入,兩路都得到‘輸血’,同步向對手進行包圍夾擊。”有行業人士做出這樣的分析。
實際上,仔細觀察近期外賣口水戰之外的動向,不難看到此前的餓了么也并非完全隱身。近期大量用戶發現,餓了么雖然沒有正面宣傳,但持續在加大補貼力度。
平臺不僅面向88VIP用戶定向派發紅包券,普通用戶隨手領取的紅包,膨脹額度也在持續提升。
外賣是個苦生意,不代表它不是個好生意,否則也不會有如此多玩家前仆后繼。在這背后,更多的是流量這門生意。高頻低利帶動低頻高利,才是各家大廠賺錢的終極目標。
行業冷暖變化,身處業務一線的人最先有感知。
美團眾包騎手王雷告訴雷峰網,當時聽周圍人說京東搞外賣,就想著去湊個熱鬧。交了最低的100塊押金,也沒買啥裝備,直接注冊接單。剛開始那會,京東一單能多掙一兩塊,不過單量太少了。而且他不是專送騎手,只能靠自己搶單,新平臺還一堆時間限制,操作麻煩。有時候定位差幾百米,動不動就扣錢。但從20號左右開始,京東外賣單量開始大爆發,相反餓了么單量有所下滑。此番百億補貼后,外賣單量也必然將出現新的傾斜趨勢。
03爭奪即時電商話語權
外賣大戰背后,即時零售才是靶心。
4月初,前阿里本地生活員工郭子睿曾向雷峰網表示,京東外賣聲勢很大,但不會做很久,因為京東的流量和外賣的利潤率不足以支持它長久的做下去。
在郭子睿看來,京東做外賣更多地還是為了培育自己的同城配送網絡,為即時零售這場仗做準備。美團和京東交戰,長遠看是利好餓了么,這場戰爭會加速同城零售的心智和網絡形成。
一位淘寶閃購項目員工武安祺認為,淘寶閃購這個時間點下場,能夠省下大筆營銷費,轉而大規模補貼消費者。
目前京東對商家的免傭將在5月1日結束,且已逐步開始降低對消費者側的補貼,此時淘寶閃購入局的時間節點別有一番深意。
但如今看來,京東還會繼續做多久,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不過,一個相對共識的觀點是,外賣的表象之下,即時零售才是行業爭奪的更廣闊市場。
事實上,翻看京東和美團的歷年財報,二者過往利潤率都不高。但在近兩年開始出現明顯提升。
有媒體梳理了二者自2019年以來的財報,2023年-2024年,京東和美團利潤率都在不斷創新高。前者分別是2.1-3.2%和3.6%-4.1%;后者更是達到5.0%-8.4%和10.6%-13%。該媒體分析后認為,二者利潤率提高的關鍵原因之一都在于即時零售的崛起。
一位接近美團人士告訴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三年前,美團閃購才開始露出苗頭,決定自建倉時,有美團高層就預言,京東和美團遲早會有一戰。京東現在才開始布局外賣,與美團爭奪市場話語權,已經算晚了。換句話說,即時零售的出現正在削弱京東零售的核心基本盤,但京東的即時零售發展又不及高頻次的外賣平臺們,最終不得不躬身入局。
“外賣大戰”的背后,是遠近場電商的交集越來越大。當兩者邊界逐漸模糊,意味著傳統電商玩家的地盤將不再穩固,揮刀相向也在所難免。
餓了么加碼即時零售的決心也逐漸顯現。2024年三月底,俞永福從一線業務卸任,新一屆面對未來三年,制定了“1+2”的長期戰略,“1”代表餓了么要做健康增長、更懂消費者的到家餐飲平臺。“2”代表餓了么將專注兩個新賽道,分別是即時零售和即時物流網絡。
在穩固外賣業務增長的基礎上,即時零售將再度成為餓了么新的機會。
當前,即時零售業務在餓了么整體業務中的占比為10%-20%,其中包括淘寶小時達為其帶來的部分生態業務。
流量入口方面,餓了么業務主要依托四大渠道:首要渠道是餓了么APP;其次是支付寶、微信、淘寶、抖音等多端的小程序。
當前,即時零售業務在餓了么整體業務中的占比為10%-20%,其中包括淘寶小時達為其帶來的部分生態業務。
去年7月,淘寶升級“小時達”為App一級入口,并與餓了么展開深度合作,覆蓋超市便利、藥店、蔬菜水果、酒水飲料、鮮花綠植等品類。
如今,淘寶閃購再度加碼,有哪些考量?
武安祺對此表示,這與淘寶多年布局探索即時零售,已經沉淀足夠能力有關,淘寶已經推動一大批品類以及品牌投入到即時零售,同時餓了么的社會化倉配、即時履約、超算平臺、地圖等能力已經走向成熟。這一直也是阿里做業務的風格,搶占最佳時機,集中優勢兵力協同全力壓上。
據雷峰網了解,此次升級為淘寶閃購后,內部目標是要加速覆蓋至 200 個核心連鎖品牌。
除了品牌商家支撐的供給,運力也是做好即時零售業務的重要要素。在運力方面,淘寶閃購由餓了么重點保障履約。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美團單純外賣也能盈利,主要是規模效應,到店業務則進一步擴大了美團的利潤率。
相較而言,餓了么只有到家業務,只能通過規模攤薄成本。短期講,餓了么盈利很簡單,那就是把營銷補貼降下來。長期看,餓了么希望做一些其它的增長,比如即時零售、以及第三方物流,現在每年仍有相對客觀幅度的增長。
本地生活是一場 “不激烈但很殘酷” 的持久戰。在這場持久戰中,新選手京東能堅持多久,給市場帶來多大變數,是近一段時間來,市場關注的焦點。但阿里的這次閃電式出擊,在未來或將為行業格局帶來更大變數。
即時零售大戰升級,雷峰網將持續關注,歡迎添加作者微信:Omayaeww,獲取更多信息。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