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進Pixel 4人臉解鎖,谷歌供應商對“流浪漢”下手
圖片來源:TheVerge
雷鋒網 (公眾號:雷鋒網) 訊,今年 7 月,谷歌承認為改進旗下手機 Pixel 4 的人臉識別解鎖功能,曾派員工在美國多個城市街頭尋找愿意將自己人臉數據以 5 美元禮品券出售的人群。
不過,據《紐約時報》最新報道指出,谷歌的某上游供應商可能利用一些可疑的方法來進行面部掃描,包括針對無家可歸者和尚不懂得隱私保護的大學生群體。
據參與該項目工作的相關消息人士稱,一家名為 Randstad 的供應商明確將團隊派往亞特蘭大,以無家可歸者和皮膚黝黑的人群為主要對象;但公司對外卻從不表示該為谷歌工作,也沒有提及人臉數據被收集。
一位消息人士告訴《每日新聞》,谷歌不一定知道 Randstad 的這部分人臉數據來源,但谷歌的一位高管確實此前指示該公司收集皮膚較黑的人的人臉數據。
外媒 Theverge 刊登了部分信息:
-
“他們之所以將對象瞄準了無家可歸的人,是因為他們最不可能接觸到媒體通道,無家可歸者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
“有人告訴他們通過掃描面部特征收集面部數據的過程類似于 Snapchat 的‘自拍游戲’。” 而員工們則會說,‘玩手機幾分鐘,就可以得到一張禮品券’,‘我們有一個新款應用程序,試用后就可獲得 5 美元券。“?
-
另一位前 TVC 表示,加州團隊被特別明示,州立法律規定了不足 10 美元的禮品券可以兌換成現金。
?此外,報道指出涉嫌使用了用于捕捉面部數據的設備——一部裝在金屬框架中并用于篡改檢測貼紙和安全螺釘密封的電話。
值得指出的是,谷歌希望在有色人種中測試其新的面部解鎖功能是有合法理由的:人臉識別技術不應數據缺乏而在被有色人種使用時體驗不佳。出于這樣的原因,蘋果也曾在面部 ID 推出之前收集了大量人臉數據。?
從理由和目的性上來講這并不是一件壞事,但在這個過程中是否需要非常手段、甚至是極端的方式仍值得思考。
截止目前,谷歌和 Randstad 尚未就此事置評。
雷鋒網評:
隱私,從來都是敏感的話題。這也是為什么科技公司在談到 AI 應用的同時,也在強調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不過去年 5?月生效的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從用戶角度對企業收集、控制和處理個人數據的方式進行了嚴格監管,卻仍有不少人也在擔憂這個法案是否會對歐盟發展?AI?技術造成阻礙。?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Jeff Cao 曾表示:“鑒于這些技術的重要性和潛在影響,我們不難想象 AI 和大數據正在引領我們進入一個算法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數據和算法驅動著我們世界所依賴的各種機器。然而,算法也非常難以理解,所以由算法驅動社會變革同樣充滿著風險。這種風險下,有必要為適當應用和使用人工智能制定法律和道德規范,以及潛在錯誤使用的防范措施。歐洲國家已經開始這一進程了。”
消費者犧牲隱私換取利益,這與企業如何合理使用用戶數據提升算法是否存在矛盾?實際上,企業現在不僅會圍繞其需求積極主動地構建商業模式,還會與權威機構分享用戶的個人數據。
去年?6?月在美國,奧蘭多警察局使用亞馬遜的?Rekognition?的面部識別技術進行測試。盡管如此,還是被媒體批評為侵犯了用戶隱私。在 AI 技術應用的道德層面,消費者可以獲得某種方式的利益,但代價有時似乎是難以預計的。(雷鋒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