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舟:受騰訊影響 人人最終未成為“中國版Facebook”
我干了那么多年,現在要改變基因,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各種東西都要改。
機會與遺憾
現在會不會還是很多人問你,頂著“中國Facebook”的頭銜上市,為什么最終沒有實現這樣的結果?
陳一舟 : 很簡單,Facebook做的時候還沒 騰訊 。我們做的時候 騰訊 已經很大了。不僅如此,騰訊的IM通訊功能是更加符合無線 互聯網 的一個大的應用,你看手機底下三個鍵本來都是 運營商 的,現在這三個鍵用的少多了,所以微信搶了 運營商 的生意,也會影響到我們。
這幾年 互聯網 風起云涌好多新機會,你們為什么沒抓住?
陳一舟 : 我的情況和 雷軍 、 周鴻祎 他們不同。 周鴻祎 從 雅虎 出走,開了一家公司, 雅虎 不是他的。 雷軍 也可以離開 金山 出來休息一段時間。我不行,我的命運是和這家公司綁定在一起的。我必須要顧及到我們主力部隊,跟主力部隊一起共存亡。
我還是會花80%的精力在主營業務上,但是投資力度也許可以更大一些,我們投資的嘗試一直沒有停過,投資只要你投出去,種子就種下了,不用太多時間,但能幫你育種,幫你學習。雷軍的 順為基金 就很好,能夠幫他賺錢,也能讓他不斷學習,保持頭腦靈活。
您說目前要將80%的精力放在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現在才做這事會不會有點晚?
陳一舟: 你拿這個問題去問雷軍,說你如果晚離開 金山 兩年會怎樣?我覺得人是不能往后看,只能往前看。人的智慧是由他的經驗組成的,你沒有那些經驗也就不具備那種智慧。
人人網向無線互聯網轉型對你的壓力何在?
陳一舟: 我干了那么多年,現在要改變基因,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各種東西都要改。比如你要強迫自己更加努力,跟自己的本能做斗爭。我上市以后比上市之前努力多了,工作時間長多了。有段時間我還給自己打分。每開完一個會,要秘書幫我計分,然后每個星期去統計,分析數據,什么樣的會要多開,什么樣的會要少開,我會干這個事。
現在到這邊來就沒這么做了,因為我們都已經要進入創業狀態了。以創業者的心態來做事了。
2011年,人人上市之后正好趕上PC業務要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新業務嘗試會有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現在看當時上市是最好的時機嗎?
陳一舟: 上市公司嘗試新業務非常艱難。糯米就是在那種情況下做的內部創業。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爭第一,起碼要多燒一倍。燒錢多了股東會不高興,股價下跌,影響員工士氣。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所有數據都在競爭對手的眼皮底下。當時我們只進了幾個重要城市,保持著市場份額第一。幾年時間燒了幾千萬,競爭對手都是上億。
但是我沒有認清規律,我如果能預見到今天第一名如此成功,我肯定會不計代價要爭取第一,大概會耗費兩億左右,這個我們能負擔,因為上市融到了很多錢。既然得到了這種可能性就不要抱怨遇到的其他問題,有什么樣的壞處我也得認,上市我們的各種戰略就有了可能性。
堅持與妥協
人人做了很多嘗試,但一些嘗試很快就淺嘗輒止,是不是不夠堅持?
陳一舟: 我對人人還是非常堅持的。就是把它從PC這個紅土地轉移到移動的黑土地,這個過程我們絕對不會放棄。但是另外一方面,要考慮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臺風和浪頭,第二是不是你最適合做。做SNS我們肯定是全中國最適合做的公司之一。起步早,做的時間長,即使水平差點也煉成了。
但是到了手機上,SNS是不是最大的浪潮?我覺得可能不是。但對于我來說我把它從紅土地拿到黑土地取得一定的成功,我就比較高興了。
將來人人會變成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陳一舟: 人人這個應用,我希望能夠在無線端站住腳,現在還沒站穩。但未來五年,它一定會有它應有的地盤,至于多大,那是市場和用戶決定。還有一部分將會在其他地方,我們會努力做到極致,如果你問我,五年以后,我肯定的說,價值最大的業務一定是新業務。
新業務和人人是怎樣的關系?
陳一舟: 人人肯定是根基。有了這個根基,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 金融 兩個新業務肯定才能更快加速。新業務依靠人人又不完全靠人人。就像小米做 軟件 ,很多經驗都是雷軍在金山做 軟件 積累的,有一個連續性。
我們選中互聯網 金融 和互聯網教育,因為我們賺錢太少了,股票上不去。其實我們用戶不算少,一個月幾千萬登錄用戶,不是訪問用戶,全中國也沒幾家。但是我們一直依靠廣告賺錢,這太少了。我們的新業務針對人人的用戶群,給他提供更多服務。我們的人群都是二十歲左右,這是他們最需要的幾個東西,所以會有比較高的轉化率。我們歷史上其實一直都離錢比較遠。
你還希望自己的公司出現在BAT行列嗎?
陳一舟: 這個可不一定。也許互聯網已經永遠過了產生那個級別公司的時代,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可能那種級別公司出現的概率會越來越小。比方說機器人可能是以后很大的產業,但是谷歌在這個領域最可能成功。這些已很成功的公司會沖到新的領域,他們也有很大的優勢。像微信這個機會,很多人看到,也做的很早,但它就注定是騰訊的菜,你做不過人家。
你還有這樣的野心嗎?
陳一舟: 我不會定目標我一定要當第一。人到中年,四十不惑。生活和事業的準則就是盡全力把事情做大,把才能發揮出來。剩下的就不由我定了。
我會很進取,而且我判斷自己也不會差,一定會逐漸走向更大的成功。做到那個量級,是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有的夢想,但是目前到這兒,我也已經實現了當年的夢想了。
沒了目標,是不是有點隨遇而安的勁兒?
陳一舟: 有目標啊,我自己認為我還是一個目標挺高的人。人年輕的時候,上學的時候肯定希望自己飛黃騰達,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最崇拜的人是楊振寧,出國以后,繼續學物理,有一年暑假到哈佛大學去做研究,我的教授帶我一起去,和一個諾 貝爾 化學獎獲得者一起工作,那次我就想自己肯定趕不上這些人了,趕快轉行吧。本來還有一種模模糊糊的愿望,希望能夠拿諾 貝爾 獎,現在一比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趕快撤吧。
那么你是不夠執著?
陳一舟: 不是不執著,是發現自己不是那個料。你要客觀認識自己,不是這個料,上天給你這個材料,就要把這個料打造成最適合的產品。
江湖恩怨
當年的真假開心網事件影響很大,你受了一些批評,現在再回頭看你怎么評價這件事情?
陳一舟: 當年我們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對吧,那對手露出一個破綻,我以一個合法的方式利用了那個破綻。不就是這樣的事嗎?就像兩個人摔跤競賽,一個人腳崴了,我肯定會去把他絆倒,這是競賽。我就是這想法,也沒有什么好辯解。噓我,罵我,就忍一下唄。
有時候你在商業上是個挺冷酷的人?
陳一舟: 我不算冷酷的人。我只能這么說,那時候我們也不是特別成功,如果我們失去那個機會,可能就什么都沒有了。如果我有現在這么多的錢,和現在這個規模,我可能也不會這么干。后來我和同事也討論過,如果是我們有這個破綻,對方會不會干?對方也一定會干。我們必須要把那個事搞成,不搞成就死了。
你也意識到,并提到自己管理上的一些缺點,怎么樣用公司的團隊來補足自己的不足,或者你覺得現在整個團隊有沒有一些短板?
陳一舟: 我覺得我們團隊沒有短板,最大短板就是我。一個公司如果長期干不好,只能怪CEO不能怪別人。當然不能否認我們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個很容易的事情,確實需要好的執行、好的運氣和好的方向——方向其實最重要。
你希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出色的管理者嗎?
陳一舟: 沒有,我從來沒有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最優秀的管理者,我只要求重啟就好了。
管理不是我的強項,但其實我也見過管理非常牛的公司最后沒做好。雷軍以前也和我提起過,說起一些制造型企業,雷軍就非常崇拜。我覺得還是抓管理最核心的價值就好。像我們這樣的公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種創新的氛圍。小同學們都去搞創新,覺得能得到激勵就非常好了。我們公司最近幾個小孩子,搞出一個“么么答”那樣的產品,我覺得很好了,這是企業文化的力量。
你2006年曾有一次當時大規模的收購,這是因為有上市的沖動和要求嗎?包括后來上市之后,因為上市所做的一些戰略的妥協,這都是資本的力量,這個邏輯成立嗎?
陳一舟: 不是,我覺得上市肯定是要做一些收購的,因為自有業務量不夠,這個是執行董事會的策略,實際上我并不是很認同,但是我仍然會執行。
然后互聯網上的一些業務收購,其實當時是貓撲長到一定程度長不上去了,它的DNA只能讓它長那么大,然后我們加了門戶,搞什么東西都不行。所以你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其實也是尋找破局的力量。如果依照我現有的經驗,那我覺得找一個最大的方向,一個就夠了,綁定一個最大的東西就行,做那么多小的干嗎?一點價值都沒有,浪費時間。但這點可遇不可求。你看雷軍也是做了很多天使投資以后,找到一個大的機會就跳進去了,因為把自己跳進去這是最大的一個投資。你在尋找這個最大的機會的時候,是要到處去看一看,不看看不探索是很難找到一條螺旋上升的 光明 道路,因為螺旋上升道路是很難找,你想螺旋上升世界還是讓你回到原點。世界上的規律是說大部分的公司上市以后就落花流水,特別是 高科 技公司,因為他們是只懂一個雜技的猴,只懂一招的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