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ThinkPad操盤手 24年經典的性格和成長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國仁
從第一款ThinkPad PC 700C誕生至今,ThinkPad品牌已經走過24個年頭,今年是其第二個本命年,聯想最近首次以X1家族系列的方式推出了4款產品,作為從X1延伸出來的四款不同形態的產品,個個“生懷絕技”。
全新的Think X1家族系列產品,由第四代ThinkPad X1 Carbon、ThinkPad X1平板筆記本電腦、ThinkPad X1 Yoga和ThinkCentre X1組成。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ThinkPad經典的系列,聯想以X1系列之名開始了ThinkPad一個新的征程。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有幸采訪到X1系列一門四將背后的多位操盤手,詳述背后的出發點和淵源,也藉此來看24年之后,聯想打造ThinkPad的黑科技之源。
我分別對話了ThinkPad的以下幾位高層: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童夫堯;聯想中國區Think事業部總經理趙泓;聯想大和實驗室負責人ThinkPad研發中心執行總監橫田聰一,以及聯想集團中國區Think事業部市場推廣總監劉奚源。
一、為什么是X1做成一個系列?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雖然之前ThinkPad就有X系列,主打輕薄,但X1是完全在聯想接手之后開創的系列。對此,趙泓回憶說,最開始X1是一個產品命名,在得到用戶很多不錯的反饋之后,遂變成了一個系列,希望打造成一個品牌細分品牌,"這有點類似汽車領域的例子,比如奔馳AMG這樣的品牌系列"。
聯想集團中國區Think事業部市場推廣總監劉奚源則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解讀,他認為X1名字的背后有兩層意思:1、X是一個不確定有想象力的代名詞,強調有想象力的思考。2、1是所有可能性的唯一結果。所以當時有了X1的誕生,在市場認知方面,X1則代表了ThinkPad最高端的產品線。
二、Yoga比Carbon貴在哪?
也許很多人第一印象,X Carbon是X1系列里最貴的機型,其實從價格上看X1 Carbon才是這個系列的"機皇",為何這款配旋轉OLED屏的Yoga最貴,趙泓解讀稱,首先配置點有差異,同等情況下,Yoga的定位更高,配有手寫筆、快充技術等,同時Yoga使用了酷睿M處理器,整體看Carbon的受眾更多,Yoga定位更高端一些。
三、ThinkPad市場表現
談到ThinkPad的市場表現,趙泓稱,截至到上個季度,ThinkPad相比于PC整體下滑的市場要很多,保持了平穩的發展,相比去年同期則有增長,目前ThinkPad產品線已經連續7個季度增長。
對ThinkPad頭一次發布的Family概念,趙泓認為最大的特點還是在堅固和高性能、穩定、超便攜;X系列和T系列是兩個明確的大方向。
對這幾個不同方向產品的未來表現,趙泓則坦言更看好X1 Carbon,并表示,平板電腦會是一個更大的機會。隨著Windows更為成熟,機會會更大,目前Windows需要更好的生態系統,比如應用更為豐富的商店。
由于產品線的細化會產生同類"打架"的情況,也有媒體問到Yoga3這個系列是不是要砍掉,趙泓認為目前并沒有這樣的想法,關鍵看用戶需不需要。對于現有兩個主力系列的發展,趙泓稱T系列和X系列會按照各自的方向性能和超便攜為主要特點發展。
四、ThinkPad的差異化和創新思維
ThinkPad在筆記本領域一直是"經典"的存在,現在聯想也在使用場景和功能配置上不斷顛覆原有思維進行創新和ThinkPad在新審美浪潮的重生,這種創新如何維系?趙泓提出的看法是,創新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但同時保證品牌的DNA延續,至于要讓用戶感受到創新帶來的產品質的變化,則必須由日常的創新延伸出質的創新。
另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PC廠商在嘗試產品針對用戶人群的差異化產品策略,趙泓認為,ThinkPad的產品會將產品對標到某類人群,但不會試圖在某一方面單獨地做強化,并透露,ThinkPad今年有計劃游戲電競類產品。
此次ThinkPad X1家族系列里,特征明顯的一個點是平板電腦X1 Tablet的模塊化設計,可更換的模塊包含了電池、投影、鍵盤等幾種不同的組件。趙泓對此給出的解讀是,二合一平板電腦的屏幕尺寸比傳統平板電腦要高,所以需要鍵盤更為舒適,同時通過模塊化設計,形成的硬連接能更好地保證連接的穩定。"模塊化是一個趨勢,在超輕薄的路上"趙泓如是說。
五、三個細節看ThinkPad的設計思維
這次有機會在國內采訪到ThinkPad的設計工作室"大和實驗室"是個不錯的機會,與我對話的聯想大和實驗室負責人ThinkPad研發中心執行總監橫田聰一也是非常實在的一位設計主管,很坦誠地交流了ThinkPad在產品設計思維上的性格。
我向橫田聰一提問了解了ThinkPad X1進化過程中幾個細節的變化,分別是指紋識別模塊的位置、觸控板按鍵的分割和一體化設計調整以及屏幕一體面板的變化,這幾個設計從2008年的X300/X301開始,經過了幾代變遷,這幾樣設計在取舍之間分別進行了調整。
橫田聰一認為,無論是從工業設計人員還是銷售人員的角度,如果(產品)持續一段時間不變,消費者總想著變化。如果變化消費者接受,我們就沿著這個方向去做,如果反饋不好,我們就返回之前的設計,我們也不能保證我們的設計師100%是正確的,這是非常坦誠的認識,同時也看得出ThinkPad對用戶反饋的考慮。
六、Windows系統會限制設計創新嗎?
Mac和ThinkPad,都是個人電腦的經典代表,不同的地方在于蘋果是軟硬一體,ThinkPad需借助微軟的系統,這對產品創新有多大的影響?橫田聰一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他說蘋果公司有自己系統,設計師就可以大膽的去嘗試,這是一個事實。不過ThinkPad和微軟公司有很長久的合作,如果硬件體驗上遇到系統的問題,我們會向微軟尋求幫助。
舉一個例子,X1 Yoga采用了OLED的顯示屏,在此之前OLED不能采用呢?主要是圖標顯示會有殘影存在,為了解決OLED特有的這個殘影的問題,ThinkPad和微軟也進行了溝通,在軟件上做出一些調整,讓這些ICON發生很小的移動,用戶是感知不到的。其它在顯示方面,顯示的結構和方式上,都會和微軟進行對話,讓他們幫助和解決。
橫田聰一還補充說,也許你不知道,微軟的員工也有很大部分是ThinkPad的用戶。
七、ThinkPad設計師這樣評價Surface 4 Pro
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橫田的回答同樣坦誠,他說微軟推出Surface之后,極大地推動了二合一產品的接受度,從這一點看我們要感謝他。
"ThinkPad關注的主要是操作的便利性和輕便。這是微軟第一次進入硬件市場,我們有了更長的歷史。第二點是,不僅在功能上面,我們也要看服務方面,我們也會做得更好,比如我們的產品損壞了,會更容易更換。另外在操作方面,ThinkPad的操作感會更好。"很顯然,橫田聰一認為ThinkPad的售后維修體系、以及出色的操控性仍然是ThinkPad在PC市場的優勢。
八、如何從歷史的角度看ThinkPad X1
在聊到ThinkPad X1在ThinkPad意義時,橫田聰一強調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意思是,現在X1還是一個先導型的產品,基于2008年推出的X300演進而來的X1系列,其所采用的技術會成為下一代產品的基本配置,即未來的普及型產品。
橫田聰一回顧稱,X1 Carbon的推出是2012年開發的,當時的預計銷量是15萬臺左右。"揭開蓋子之前我們是這樣設想的,但是價格雖然較高,但最終銷量達到了預期的5倍"。
橫田聰一認為這讓他們受到的啟發,真的創造了用戶需要的產品,是會受到用戶接受的。包括這次在原有產品上加入了更多產品,拓展為Yoga和Tablet系列,也是為了給了用戶更多選擇。
九、ThinkPad和蘋果設計文化差異
另外聊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ThinkPad和蘋果設計文化的不同,橫田聰一引用ThinkPad設計副總裁David Hill的觀點,認為ThinkPad的工業設計原則也是講究簡約;不過在簡約的方向設計師也會和同領域的廠商(比如蘋果)產生一種對抗意識。
舉個例子,2014年TouchPad為了追求簡潔,把觸摸板和按鍵整合在一起。已經把5個按鍵整合在一個觸控板,但是用戶已經適應了小紅點配合實體按鍵的操作。這導致客戶的反饋并不是很好,2015年就恢復了這個設計。從中,我們學到的經驗是應該根據我們設備的特點去做到簡潔。
"做到簡潔是好事,但有時做得不簡潔,用戶會更需要,比如擴展接口,同時會考慮時機去做這樣的調整。"橫田聰一總結說。如前面橫田聰一所言,X1是ThinkPad家族的先導性產品,客戶對新技術比較積極,因此在過去T和X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接口,以此引導用戶去接受新的技術,這也是其"根據用戶需求做簡潔"的實踐。
總結:ThinkPad的性格和成長
我也是一位ThinkPad用戶,從很早之前的X40、到之后的T60都有用過,歷經10年之后,有機會對話ThinkPad背后的幾位操盤手,給我較深的幾點感觸是:
1)歷經24年的發展,ThinkPad已經由一家美國公司旗下的品牌,真正被聯想塑造了跟接地氣的性格,同時保留了經典的元素。2)現階段,在PC市場發展緩慢的科技圈大環境下,ThinkPad無論從品牌文化還是產品特性上,都在塑造一個跟平易近人的性格。3)ThinkPad對新技術、新場景、用戶群體的研究方面的追逐一直以比較低調但務實的姿態在推進,用戶能感受到經典與克制背后的激情。
也許再過12年,個人電腦的市場已經是另一番模樣,但我們一定還能看到另一個鮮活的ThinkPad,同時在延續12年前的基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