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高德其價值在于“出口”
如果你還在糾結于快的打車與嘀嘀打車的補貼戰要打到什么時候?我不得不說,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小小打車APP背后的移動支付入口之爭已經要發生質的變化,移動支付入口?好吧,只能說我們還是太小看了阿里這些巨頭的想像力了,就像大壩上出現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洞,然后,大,大,大,砰,該變天了。
如果去年阿里入股高德還只能看成是戰略布局,那昨天阿里全面收購高德的消息就應該算是高德徹底納入了阿里無線產業鏈了,移動支付、淘點點,甚至是電商O2O,都有了一個明確的承載平臺,一切順理成章,點變成了線,然后是面。
至少從現在的情況看,除了電商與金融外,阿里的第三個業務面將逐步成型,三個業務面相互交叉、依托,按照這個趨勢,阿里這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再次得以加強。
阿里全面收購高德具體將給業內帶來哪些變化:
一 、對于BAT而言,高德的價值在于出口,也就是說巨頭們現在很多互聯網業務可以通過嫁接在高德這個平臺上,獲得變現或者戰略資源價值。
比如現在被熱炒快的與嘀嘀,阿里控股與阿里全資收購的區別就在于,全資收購后,高德的企業職能就將從自我運營機制向服務整個阿里集團業務線轉變。在制定戰略或者達成合作上,高德將不止需要關注本身業務的需求,還要服從大阿里集團的利益。
舉個例子,快的是阿里投資的,嘀嘀是騰訊投資的,高德在與這兩家的合作上,就可能把資源向快的傾斜,甚至是拒絕與嘀嘀合作。而對于現在僅具有打車加價等少數功能的打車APP而言,高德的平臺、數據將是他們添加其他變現應用必不可少的介質。
二 、掌控底層資源和數據。
地圖軟件通常包括底層數據、算法引擎和應用程序,雖然百度與騰訊也有自己的地圖業務,但在最基礎的底層數據,目前國內只是高德地圖與四維圖新兩家獨大,騰訊收購的科菱航睿在這個領域與擁有甲級測繪資質、測繪航空攝影甲級資質和互聯網地圖服務甲級測繪資質的高德比起來,無論是數據儲備還是整體規模都差距甚遠。
而百度地圖雖然依托四維圖新,但四維圖新的國資背景讓其很難成為被收購的對象,在對資源的全面掌控以及數據打通上,全資收購高德的阿里將占據上風。
三、 高德在底層數據上的優勢將成為其他家互聯網巨頭與阿里競爭最大的門檻。
底層數據其實主要是地圖數據采集與POI(興趣點),地圖數據采集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情況、交通情況、街景服務等。對于上面提到的快的與嘀嘀而言,地圖數據采集的打通關系到除了補貼戰外,最重要的服務體驗。比如實時的交通情況、除點對點距離外的實際行使距離、乘客等待時間等,這些都需要更加精確實時數據。
而POI(興趣點)對于互聯網巨頭的其他業務也有很大意義,比如O2O;O2O的價值就在于從時間、空間、價格等各個緯度實現優質服務與需求者的最優化對接。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各個服務提供者的信息會不斷變化,動態POI的價值遠大于靜態POI。比如,某個地區各家餐廳的優惠變化、等位情況,電影院某場電影是否還有位置,聚會人群從不同位置到消費目的地的最優推薦等等。從這點看,擁有更加成熟產業鏈經驗的高德優勢更大。
四 、連鎖反應。
對于打車APP的燒錢,大家提到最多的名詞就是應用場景或者說支付場景。阿里騰訊為什么扎堆打車APP燒錢?為了爭奪移動支付入口。那除了打車,其他場景不能用移動支付么?這里面有個使用慣性的問題。我用移動服務訂了車,再用移動支付才順理成章。同樣,如果我用移動手段定制了其他服務,那移動支付的場景才會比較自然的出現。
所以,O2O的應用對于推廣和爭奪移動支付入口至關重要,誰的O2O場景多、應用廣,自然在移動支付入口上占據先機。從這點看,阿里收購高德也有點斷微信后路的意思。
五 、高德的價值在于出口。
為什么這么說?是相對比微信、來往而言的。微信、來往更多體現的是社交元素,這個過程中不產生直接價值,所以,他們可以是入口。而只有產品閉環中形成完整的資金流,這個產品才能真正叫商業化,現在的情況看,地圖的產品屬性與LBS的應用可能成為微信、來往最直接的出口,并實現社交元素向商業價值的轉換。
除了地圖服務,手機瀏覽器、移動搜索、穿戴式裝備也都有可能成為出口,但根據統計,現在互聯網生活服務類的應用中,有三分之二與地圖或者導航相關,近水樓臺,最直接的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戰場沒有常勝將軍,兵家相爭也不會只看一時一地的勝敗。大家還在布局,一場戰役剛剛開幕。
PS:四維圖新昨天午后大漲7%,今天繼續高開。高德昨天大漲24%。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