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十周年版終于露臉,“防水”竟是最大賣點
除了iPhone,今年還有一款革命性產品迎來了十周歲生日,然而卻遠未達到iPhone那般萬眾期盼、諜照泄密輪番上陣的關注度。
它就是與iPhone同年橫空出世的產品——Kindle。雖然這款產品問世時曾以摧枯拉朽的氣勢決心革新一個行業,然而幾板斧下來卻未能盡畢其功,也并未像iPhone一樣不斷在硬件、軟件上開創新的可能性,讓革命不斷深入。它的關注度僅限于用戶圈子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電子書閱讀器的銷量自2011年站上歷史高點以后一路下滑(2011年,全球電子閱讀器的銷量達到了2320萬臺,2016年,這一數字已經萎縮至 710萬臺),電子書革命后勁乏力乃至被紙質書逆襲反撲,依然無法抹滅Kindle的革命性意義。
在iPhone X揭開面紗一個月后,Kindle十周年版也悄無聲息的上線。沒有盛大的產品發布會,也沒有貝索斯在臺上一一細數Kindle 10年所取得的輝煌業績,Kindle十周年版——新款Kindle Oasis就這樣出現在亞馬遜的首頁。
無論是不留退路的面部識別,還是掀起開發者熱情的AR擴展,抑或是寧可留劉海也要強行全面屏的決心,iPhone X都是一臺鋌而走險的實驗手機,也為陷入瓶頸與倦怠期的智能手機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讓智能手機重新點亮了人們的熱情和想象力。
與之相比,新款Kindle Oasis遠沒有這樣的未來感和革命性。屏幕從6寸升級到7寸,增加防水功能,金屬一體機身,重新加入音頻功能(不支持中文)——這些都只能稱得上是“癢點創新”,至于用戶翹首以盼的彩色墨水屏、全新操控模式、多媒體電子書支持等全都付之闕如。
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已經卡在創新瓶頸上多年,作為市場引領者的亞馬遜并未有所作為。實際上,Kindle的壟斷地位正是它“不思進取”的原因之一,更有人認為Kindle把整個行業都帶進了死胡同之中。正是少了iPhone所面臨的群狼環伺,也正是躺在無人能及的內容資源上,Kindle的進化才如此閑庭信步、不緊不慢。
當然,電子墨水屏的“先天不足”決定了電子書閱讀器的“基因缺陷”,分辨率、刷新率、顯示效果的“進化”很快就撞上了“天花板”,而彩色屏、大尺寸屏幕技術又因為供應商的一家獨大,成本的居高不下而難以普及化。
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系列參數對比
相比于iPhone X的產品創新和迭代速度,Kindle早早就進入了“創新不夠款式來湊”的模式。中、低、高、奢華等幾檔產品線在基本功能上并未有明顯區分,幾年間的產品在使用體驗上并未有顯著區別,售價958元的2399元的Kindle Paperwhite和全新的Kindle Oasis都是300 ppi,重量也相差無幾。老用戶并沒有強烈更新換代的熱情和動力。
而今年只更新了高端產品線Kindle Oasis,低端產品線已經兩年未有更新,也讓人們猜測亞馬遜已經改變了“內容補貼硬件”的模式,而是不斷向Kindle要更高的利潤率,畢竟這是一個不斷萎縮的市場。
而在不久之前的發布會上,元太科技已經表示將業務重心轉移到了電子紙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畢竟,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萎縮已經讓元太的財報連年亮起了“紅燈”。
因此之故,雖然元太表示下半年就會量產 4096 色的電子紙面板,但并不會首先使用在電子書閱讀器上。雖然這是由于這種彩色顯示技術自身的缺陷:比較依賴陽光強度,在室外強照射環境下,顏色會比較鮮艷,而在室內環境中,色彩會較為暗淡。但也反映出元太已經不愿意投入過多研發精力在閱讀器之上。
相比于亞馬遜的坐享其成,與其競爭失利以至于2014年放棄電子書閱讀器業務的索尼,依然對于電子紙青睞有加。今年,索尼與元太成立了合資公司,繼續“死磕”電子紙的“潛力挖掘”,還更新了四年前的DPT-S1,推出了升級版的DPT-RP1。然而,這款售價8萬日元的無紙化辦公產品,已經與電子書閱讀器沒有什么關系,盡管有不少對大屏Kindle死心的閱讀者忍痛咬牙將其收入囊中。
所以,如果你像iPhone十年版那樣期待著新款Kindle驚艷新生,恐怕將大失所望。Kindle或許注定是紙書電子化時代的“過渡性產品”,復刻紙書的閱讀體驗終究不是電子書的終極形態。
實際上,移動互聯網以來數字閱讀領域的創新,都跟Kindle沒什么關系。Kindle一出生就定型從而也開始過時了,亞馬遜此后只不過是在努力延長其生命周期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亞馬遜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張遠)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