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的大船要開,再不投就沒機會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投中網(wǎng) (ID:China-Venture) ,作者:陳美,題圖來自:AI生成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WAIC,可謂是為具身智能再添一把火。據(jù)說,有150個機器人在會同臺競技。
最近一段時間,具身智能堪稱大爆發(fā),幾乎每周都有重磅融資消息。
先是6月23日,銀河通用完成11億元融資,刷新今年最大機器人單筆融資紀錄;緊接著,7月7日這周,具身智能公司云深處、星動紀元分別完成5億元融資;之后,它石智航 (TARS) 、星海圖各自完成超1億美元融資,智元機器人獲正大機器人戰(zhàn)投,千尋智能完成近6億元Pre-A+輪融資……
可以說,整個賽道的融資根本停不下來。融資火爆的背后,是投資人紛紛“競購”具身智能這一“上船”的船票。
一位Base在上海的投資人就告訴我, 現(xiàn)在很多資本出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買一張船票。 “從資本端來看,如果在宇樹、智元機器人IPO計劃之前,討論具身智能的投資機會,業(yè)內可能會覺得這是最后一批有機會上船的頭部項目。但隨著宇樹、智元IPO的推進,市場掀起了一波投資熱潮,這是因為投資人看到了明確的退出渠道。”
一、“船馬上要開了,再不投就沒機會了”
“船馬上要開了,再不投就沒機會了。”這是近期我向投資人詢問具身智能賽道時,投資人的反應。
一位美元基金頭部人士表示,“如果行業(yè)向好,大家都會跟著好。因此,抓住上船機會,是當下最重要的事。”在這位人士看來,盡管賽道融資火爆,但市場不怕火。有時,有一點泡沫才能把“勢”造起來。
另一位Base在上海的投資人則表示,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除了“買船票”是主要目的,在當前熱度高漲的背景下,投資人也面臨著LP的壓力。
“LP往往希望投資人參與到熱門項目中,以便從這些項目中獲取更多資金。目前,大部分投資人從事的還是資產管理行業(yè),他們使用的是LP資金,而非自有資金。因此,通過投資熱門項目獲取收益,以證明自身策略是有效的,也是一種權衡。”上述投資人表示。
“說到底,投資人的行為更多是基于自身職業(yè)立場和利益考量,有時可能并非完全是基于對項目的絕對信心,認為項目一定能賺大錢。”這位投資人坦言道。
“他們就是為了買張‘船票’,在看到IPO這條大船要開后,緊急出手,不然后續(xù)就沒機會了。”該投資人就認為。他舉例一家知名機構,今年以來,只出手了具身智能賽道,且連續(xù)出手。這一幕,與該機構出手大模型底座公司,高度相似。當時,這家機構也只投了智譜和月之暗面兩家明星公司。結果,在不到2年時間里,智譜便啟動了A股IPO輔導,讓這家老牌VC機構成功登上“IPO這艘大船”。
二、一年估值翻20倍,抱團投成一種策略
從上半年賽道融資情況來看,具身智能交易事件發(fā)生最多的是在早期,即天使輪和種子輪。但有投資人告訴我,其實資金更想投“中后期”,因為中后期項目確定性更強,退出周期更快。
不過,顯然 能出售的“船票”并沒有那么多 。
CVSource投中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以來,A輪投資吸金最多,16筆融資事件總共吸引了45億元資金的進入;其次是天使輪,33筆事件中,31.3億元資金出手;第三名是Pre-A輪階段,19筆事件共計有30.6億元的資金下注。
面對資本的涌入,一位出手具身智能的投資人告訴我,2024年在天使輪投的一家公司,一年時間不到估值翻了20多倍。而且隨著賽道的火熱,預計這一倍數(shù)還將增長。
從另一位投資人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腰部具身智能公司的估值也是水漲船高,大概在20億到50億元區(qū)間內。
上述已收獲估值上漲20多倍的投資人表示,資金涌入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有更多資源支撐企業(yè)和行業(yè)的發(fā)展,任何早期行業(yè)都需要資金的支持,用于培育、研發(fā),這是積極的部分;但壞處是,那些估值增長迅速的企業(yè),會面臨一些挑戰(zhàn)。尤其是當企業(yè)有了錢之后,CEO能否保持清醒、明確自身目標,想清楚什么不能做,這是非常關鍵的。”
但從DPI這一角度考慮,盡管具身智能早期項目,賬面回報已非常可觀,但一級市場要的從來就不是浮盈,而是退出之后才算真正賺到錢。
上述Base在上海的投資人表示,現(xiàn)在,很多隔輪退是退不掉的。因此,市場還是更想投中后期。 而投中后期后,最好的策略就是抱團。 “在沒有證偽之前,大家一起欣欣向榮;一旦被證偽,那就一起虧損,投資人也假裝什么都沒發(fā)生。但如果你不投,萬一別人都賺了錢,那就顯得你很傻了,而且這也不利于后續(xù)融資。”
于是乎,市場上看到了很多具身智能公司,A+輪、A++輪,甚至是A+++輪的融資。這些融資,不僅是資本跑步入場、加碼賽道的態(tài)度,也是資本選擇較好標的、抱團投的一種做法。
三、最樸素的投資邏輯浮現(xiàn)
除了融資火爆,近期具身智能企業(yè)拿訂單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7月12日,宇樹科技和智元機器人分別獲得了中移 (杭州) 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訂單,兩者在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中中標。其中,宇樹科技的中標訂單預算為4605萬元 (含稅) ,智元機器人的中標訂單預算為7800萬元 (含稅) 。
僅隔9天,被譽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yōu)必選也宣布,中標覓億 (上海) 汽車科技有限公司9051.15萬元的機器人設備采購項目。
股權穿透顯示,優(yōu)必選中標的覓億 (上海) 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由十堰林安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十堰融創(chuàng)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聯(lián)高會展 (集團) 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其中,十堰融創(chuàng)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為國有企業(yè),十堰市國資委通過下屬公司,最終受益股份為35%。
公開信息顯示,十堰市國資委并沒有直接投資優(yōu)必選,但優(yōu)必選在十堰市落有產能。2025年5月29日,優(yōu)必選在十堰市成立了新的機器人公司,名為“優(yōu)必選 (十堰) 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
看到這里,一位投資人坦誠地表示, 如今人民幣基金中,90%的資金都來自于地方政府和國企。穿透下去,本質上是地方政府在推動。 “相比其他行業(yè),機器人公司,尤其是早期的A輪公司,往后發(fā)展都有落地研發(fā)中心或產能的需求,這使得一些拿了人民幣基金的VC,也有意愿投這類項目。”
人民幣基金的出手,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的一個帖子——字節(jié)跳動2015年的融資PPT被掛出,引發(fā)諸多創(chuàng)業(yè)者的求購。
在此過程中,也引發(fā)了不少思考:字節(jié)跳動的融資PPT真的有這么簡單嗎?如果放到現(xiàn)在,人民幣基金的投資人還出手嗎?
答案或許并沒有那么簡單。但有創(chuàng)業(yè)者認為,如果是放到現(xiàn)在,可能需要考慮遷址、回購、質押、無限連帶責任、輕資產運營、產品競爭力,甚至八字等各種因素……這使得有人在評論區(qū)調侃稱,這個項目明顯不能投,因為不能落地產能。
于是,最樸素的邏輯又出現(xiàn)了: 如果是國家大力發(fā)展的行業(yè),政策驅動的方向就是投資方向。 “即便頭部幾家具身智能公司投不了,那么中腰部的機器人公司也可以投。”上述美元基金頭部人士表示。
順著這一路徑,一位美元基金頭部人士談到,在投了機器人本體這一“旗艦項目”之后,今年開始投一些做關節(jié)、靈巧手之類的早期公司,還有“大腦”的項目。“因為低成本的零部件制造,是具身智能跑出量產賽的關鍵。”
另一位做早期投資的人士則表示,即便整個賽道方向是對的,但在某個垂直細分領域,投資人出手的機會,有且只有兩次:一次是投資該領域的第一名公司,另一次是排名第二的公司。“這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早期投資中,必須要有這樣的決心,這樣才能在后續(xù)融資中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