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讓你膚淺,那么AI應該讓你重新深刻
我最近密集地見了一些創業者,他們的創業項目大多跟AI相關。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AI時代的創業跟過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到底在發生什么根本性的變化?
上周我見了一位創業者,他做了一款應用,通過AI技術對書籍內容的精簡與提煉,用戶能夠更高效、更直接地接觸到書中的核心知識,從而獲得某項技能,提升能力,培養某種興趣或者改變生活狀態。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想到學某項技能,比如你想學園藝,這個應用能夠很快地為你提供相應學習內容,讓你從小白到入門,持續學習、持續精進。
跟這位創始人討論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們也聊到了AI時代的創業思路和商業模式跟過去截然不同,AI產品不應該長在移動產品的延長線上, 而是要去發現移動產品中讓用戶心中產生矛盾的部分,這是在AI時代可以被優化或者被重構的, 一定會有一些完全相反的東西出現。
我提出了幾個觀點:
范式之變:從“輕量消費”到“深度生成”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與產品的交互更多是被動消費:用戶點擊、瀏覽內容,獲取即時反饋。我們刷抖音、TikTok的時候獲得了即時的快感和放松,但時間長了心里總有一種愧疚,自責今天又浪費了很多時間。 但凡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對于抖音、TikTok這樣的產品都是又愛又恨的。
移動時代的邏輯是把人變膚淺、變簡單的,AI時代產品的思路可能要反著來, 應當鼓勵用戶有更多的創造性, AI產品不僅僅是被動提供內容,而是通過智能算法主動引導用戶,幫助他們生成內容、表達觀點,并不斷優化輸出質量,讓交互變得更加主動和深度。
從“讓你多停留10分鐘”,遷移到“讓你產生一個更好的輸出 (想法、段落、提綱、音頻、演講稿) ”。產品的目標是幫助用戶“做得出”,而不僅僅是讓他們“看得見”或“聽得見”。
例如AI寫作工具不僅僅幫助用戶生成短句或段落,而且要根據用戶的寫作風格和歷史作品,自動生成結構化的文章框架,甚至提供反思提問,幫助用戶深度思考并提升創作質量,持續優化寫作風格和結構。
這種交互不僅是被動的信息獲取,而是生成性和反思性結合的過程,讓用戶獲得更高層次的創造性的快感和正反饋。
這好像又回歸到了2000年前后互聯網最初期的階段,使用互聯網的人都是最精英的圈層,那時候要當個版主都得非常有能力,當年的版主、站長后來很多都成為了互聯網時代很成功的創業者。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越來越淺、越來越薄,現在AI時代可能又走回一個新的circle,又從滿足那群最具有創造力的人的需求開始。
創業目標的變化:從“流量變現”到“知識價值變現”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的核心目標往往是流量的聚集與變現。商業模式通常依賴于廣告和付費用戶,通過流量帶動收入增長。 用戶在平臺上的“停留時間”和“參與度”決定了平臺的價值,而企業的核心任務是如何最大化流量的轉化效率。
然而在AI時代,產品的核心價值開始轉向知識和數據的處理與輸出,這也使得商業模式發生了改變。AI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提高用戶體驗上,更在于如何幫助用戶進行深度的思考與創作,并通過個性化服務生成有價值的內容。產品通過“幫助用戶生成有價值的內容”來實現商業價值,而這種“知識價值”也在逐漸取代單純依賴流量的商業模式。
也因此大家對AI產品的關注點從DAU (Daily Active Users,日活躍用戶數量) 轉移到ARR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經常性收入) ,也就是從關注流量到關注產品本身能為用戶提供多深的價值,有多強的黏性。但是就像過去很多移動產品被流量裹挾,過度關注ARR同樣容易被數據蒙蔽而看不到更本質的東西。
我關注到Duolingo (多鄰國) 這一年在產品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核心的就是在學習內容生成上,前端已經極大地減少了人工編輯量,不再是過去用很笨重的方式一套一套地做內容,還有你在學習之后,它可以直接用AI給你生成一頁學習反饋。
過去多鄰國最為人稱道的是它的游戲化,不關心你的英文到底怎么樣,核心關注你回不回來打卡,你每次打卡之后就鼓勵你,形成非常強的用戶黏性,實現貨幣化,整個循環很順。
未來它在內容創造能力上會更加個性化,用戶的聯系也會越來越強,相當于這是一個跟你磨合了很久、你已經非常習慣了的家庭教師, 而這個磨合的過程依靠的是用戶長期的知識積累和輸出,這樣互動形成的黏性是很難取代的。
多鄰國這么大的一家公司在AI化上反應非常快、非常堅決,相信創始人對AI有他很深刻的理解。
“2025年4月28日,CEO Luis von Ahn在LinkedIn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全面轉向AI-First,計劃用AI逐步取代承包商。過去,開發最初的100門課程耗時約12年;如今,僅用一年,就新增了148門。”
成長路徑的變化:從“用戶增長”到“用戶價值增長”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往往注重產品的快速迭代,快速推出市場反饋良好的版本,然后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調整和優化產品。這種快速迭代的方式幫助許多互聯網企業迅速獲得了市場份額。
然而,隨著AI技術的引入,產品迭代的方式發生了變化。AI產品不僅需要快速推出市場版本, 還需要根據用戶的行為數據進行深度學習,進行“動態優化”。 這種優化不再僅僅依賴于人工反饋和版本更新,而是通過AI算法不斷學習和適應用戶需求,實現智能化的自我優化。
這種“用戶價值增長”的模式不僅讓企業能獲得更長久的盈利,也讓用戶能夠在平臺上獲得持續的價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追求的是“用戶增長”,往往通過激進的市場推廣和用戶拉新來實現快速增長,而AI時代則更加注重用戶的長期培養和沉淀。
結語
總的來說,AI時代的創業思路與商業模式相比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從“流量變現”到“知識價值變現”,從“信息消費”到“信息生成”, AI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了創業者的思維模式和商業戰略。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造跑得更快的馬車,而是顛覆性地去創造汽車。不是讓人更會刷,而是讓人更會想、更會表達、更會行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還是不舉手就發言 ,作者: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