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王興老鄉,干出一個490億獨角獸要IPO了
來源:投中網? 作者:魯智高
一路融到G輪后,這家杭州明星獨角獸再次沖向港股。
近日,AI醫療企業微醫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三年半前,他們便踏上沖擊IPO之路,可惜當時沒能實現在港上市的心愿。
在這家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來自福建龍巖的廖杰遠扮演著關鍵角色。作為創業老將,他不僅與字節跳動張一鳴、美團王興以及雪球方三文等人是老鄉,同時還是科大訊飛的雛形硅谷天音的早期創始人之一。
從紅杉中國、高瓴、五源資本、騰訊、風和投資、賽伯樂、復星銳正資本、昆仲資本、啟明創投、高盛、國開金融、友邦保險、周大福創建、中投中財基金、INVESTCORP、舜盈投資等手中拿到超過14.5億美元后,微醫的估值在16年里暴漲669倍,超過490億元。
01
創業老將帶隊,干出一個杭州明星獨角獸
對于微醫而言,廖杰遠是靈魂人物。
作為福建龍巖人,他與字節跳動張一鳴、美團王興以及雪球方三文等人是老鄉,同時還比對方更早踏上創業之路。
早在1998年,他就擔任國家“863”智能計算機成果轉化基地天音軟件公司總經理,并于次年成為科大訊飛的雛形硅谷天音的早期創始人之一,推出了第一臺智能語音電腦“天音I代”。
到了2003年,廖杰遠開始嘗試把語音識別應用在PC、電信、無線網絡上。三年后,他創立提供語音搜索服務的中國綠線。雖然這家公司以失敗告終,但卻為微醫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一次陪伴家人就醫的糟糕經歷,最終讓他選擇進入醫療領域創業,并且決定用自己最熟悉的技術,讓天下人看病不再困難。2010年,他帶領中國綠線團隊轉型,在杭州創建了日后更名為微醫的掛號網。
在政策的支持下,已經擁有呼叫中心、客服號、全國短信通道等服務的微醫,開始為華山醫院免費提供預約掛號等服務。從最初只有5%的號源,到獲得所有專家號的預約權限,他們成功將華山醫院打造成標桿。
隨著樣板打造成功,他們將這類服務逐漸從上海復制到全國各地。通過連接醫院、醫生和患者,微醫將傳統的線下醫療服務及流程數字化,在2014年服務患者人次達到1.6億。
次年,微醫推出中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并開具了中國首張數字處方,不僅實現線上線下診療一體化,還成功打通醫療、醫藥、醫保服務閉環。
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這家公司又于2019年正式提出并落地“數字健共體”模式,開始探索醫保“整體打包付費”“按人頭打包付費”等支付方式。通俗來講,他們想借助AI等技術來提高醫生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居民健康指標和降低醫保支出的效果。
經過多年發展,微醫不僅成長為杭州的明星獨角獸,還成為了提供數字化及綜合醫療服務的知名數字健康公司。
02
坐擁近4000萬用戶,三年半入賬超60億元
目前,微醫能夠提供AI醫療服務及數字醫療平臺。
通過自研醫療AI模型,他們打造了AI醫生、AI藥師、AI健康管理及AI智能控制等應用,為醫生、藥師、健管師及監管機構等提供幫助。
其中,AI醫生可以分析患者的健康記錄、病史、癥狀描述及歷史數據,生成全面的疾病概要,為醫生提供量身定制的病例建議。
借助數字醫療平臺上連接的約1.15萬家醫療機構及約31.8萬名醫生,這家公司能夠提供常見病的線上咨詢、復診、慢病管理及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務。
這些便捷且有效的服務,最終讓微醫獲得眾多用戶的認可。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他們的多病種及糖尿病健共體會員數達到約90萬,企業終端用戶數接近4000萬。
也正是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這家公司的收入實現飛躍式增長。在2021年至2024年6月的報告期,微醫的收入分別達到約9.62億元、13.68億元、18.63億元和18.18億元。
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話來說,按照2023年的收入計算,他們是中國AI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的最大提供商,同時也躋身中國前三家專注于提供數字化及綜合醫療服務的數字健康公司之列。
不過在研發、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等因素影響下,微醫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
在報告期內,他們的凈虧損分別約為25.72億元、37.76億元、14.78億元和4.34億元。經過調整后,這家公司同期的凈虧損分別達到約13.54億元、8.17億元、5.05億元和1.28億元。
隨著凈虧損進一步收窄,身處中國數字健康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微醫的未來也值得更多期待。
03
估值超490億元,16年暴漲669倍
一路走來,微醫共完成13輪融資,累計拿到超過14.5億美元。
早在2006年,他們便完成紅杉中國以及日后更名為五源資本的晨興資本等投資的300萬美元,估值達到1000萬美元。
當時,紅杉中國選擇從自己更為熟悉的數字化醫療、供應鏈改造、醫療器械耗材等方面入手。這筆投資,也成為這家投資機構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開端。
此后,他們又獲得風和投資、賽伯樂等投資。到了2014年,在騰訊領投下,微醫完成上億美元融資,投資方還包括五源資本、復星銳正資本、昆仲資本、啟明創投。
在騰訊有關負責人看來,這家公司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就醫入口,是一個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事業,“希望騰訊的資源和投資能夠幫助對方持續專注地緩解中國百姓在就醫過程中的難點、痛點。”
一年后,微醫從高瓴、高盛、復星、騰訊、國開金融等手中拿到超過3億美元。到了2018年,這家公司又完成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友邦保險、周大福創建、中投中財基金等。
從2020年10月開始,他們在4個月內完成F1和F2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東主權私募基金INVESTCORP等。2022年9月,在完成投資方為舜盈投資的G輪融資后,微醫的估值達到67億美元(約491億元人民幣)。
這也意味著,微醫的估值在16年的時間里,從1000萬美元飆升至67億美元,暴漲了669倍。
上市前,廖杰遠持股11.51%;騰訊持股8.79%,五源資本持股4.52%,高瓴持股4.13%,啟明創投持股2.69%,紅杉中國持股2.29%。
按照67億美元的估值粗略計算,騰訊、五源資本、高瓴、啟明創投、紅杉中國的持股價值分別約為5.89億美元、3.03億美元、2.77億美元、1.8億美元、1.53億美元。
與此同時,經過多年打拼后,廖杰遠的身價也超過7.7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