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倒反天罡!Pro竟給標準版和Air做“配角”? | 速途網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1點,作為科技圈最具儀式感的“春晚”,在大洋彼岸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用黑眼圈與咖啡,去交換那一份最鮮活的科技多巴胺。

今年的蘋果秋季發布會,蘋果CEO Tim Cook用一場信息量爆炸的發布會,給出了他的回答。這不再是那個被戲稱為“精準控制刀法”的蘋果,而是一個在產品定義上,顯露出幾分“反叛”與“陽謀”的挑戰者。
從擠爆牙膏的標準版iPhone 17,到薄如蟬翼的iPhone 17 Air;從散熱與影像雙雙突破的iPhone 17 Pro,再到悄然進化的Apple Watch與AirPods Pro3。蘋果似乎正在用一套“組合拳”,重新定義其產品矩陣的邊界,也試圖以此,去回答那個縈繞在所有人心中許久的問題:蘋果將走向何方?
iPhone 17:“標準版”的非標準野心
長久以來,蘋果標準版iPhone的宿命,似乎就是作為Pro版本的“綠葉”,用功能上的取舍,來凸顯“專業”的價值。然而,iPhone 17的“擠爆牙膏”式登場,卻像是對這一“祖宗之法”的公然挑戰。

最令人意外的,莫過于ProMotion技術的下放。當那塊絲滑的10-120Hz自適應刷新率屏幕,連同AOD(Always-On Display)功能,一同出現在iPhone 17標準版的規格表上時,你幾乎能聽到發布會現場與無數屏幕前的驚嘆聲。這不僅是對用戶呼聲的正面回應,更是蘋果自身產品戰略的一次重大轉向。它意味著,標準版與Pro版之間那道最核心的體驗鴻溝,正在被主動填平。
這塊6.3英寸的屏幕,不僅刷新率向Pro看齊,邊框也收得更窄,并且全系標配了過去只在高端顯示器上才多見的AR(Anti-Reflection)抗反射涂層。這一細節的提升,對于日常戶外或強光下的使用體驗,將帶來肉眼可見的改善。
這意味著,在你夏天玩手機發熱屏幕強制降亮度時,你終于可以勉強看清屏幕了……
影像系統同樣迎來了“越級”提升。主攝像頭升級至4800萬像素,并搭配了一顆同樣為48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

但真正的點睛之筆,在于那顆全新設計的前置攝像頭。蘋果出人意料地采用了一塊定制的1:1比例的方形傳感器,其精妙之處在于,即使用戶在豎持手機自拍時,也能捕捉到更寬廣的橫向畫面,徹底告別了多人自拍時總有人出鏡的尷尬。同時,它也支持了Center Stage(人物居中)功能,讓視頻通話時的體驗更加智能。
在性能上,iPhone 17搭載了全新的A19處理器,采用6核CPU與5核GPU的配置,性能相較于iPhone 16上的A18處理器提升20%。雖然相較于Pro版本在GPU核心數上有所保留,但其性能對于絕大多數用戶而言,已然是綽綽有余的“性能怪獸”。

如果說ProMotion的下放,顯然是蘋果“違背祖宗”的第一個決定,那么存儲容量的調整,則是第二個。iPhone 17標準版直接取消了128GB的選項,從256GB起步。這一看似簡單的改變,實則精準地切中了當下用戶面臨的“存儲焦慮”。在高清視頻、大型游戲和海量照片面前,256GB無疑提供了一個更為從容的起點。
全新系列:iPhone 17 Air
當標準版不再“標準”,一個全新的物種便應運而生——iPhone 17 Air。

這并非簡單的“青春版”或“SE”,而是一個承載了蘋果對未來形態探索的全新系列。前后超瓷晶玻璃,搭配亮面鈦合金邊框,共同勾勒出它極致纖薄的輪廓。5.6毫米的厚度,165克的重量,這兩個數字組合在一起,帶來的是一種近乎“無感”的輕盈握持體驗。當你將它握在手中,那種久違的、科技與人文精妙結合的質感,仿佛讓人回到了iPhone 4的經典時代。
為了實現這種極致的輕薄,蘋果在內部空間上做出了極為苛刻的取舍。它搭載了一顆“殘血版”的A19 Pro處理器(6核CPU、5核GPU),性能與標準版iPhone 17看齊。同時,它首次搭載了蘋果自研的Apple C1X基帶芯片,以及全新的N1 WiFi 7 + 藍牙芯片,在連接性上實現了全面的自我掌控。

作為iPhone Air版最大刀闊斧的取舍,受限于超薄的體積,來自于它僅采用了一顆4800萬像素主攝像頭,雖然可以實現等效2倍的光學品質變焦效果,但是仍然成為了Air系列不得不面對的一大短板。
而iPhone 17 Air最激進,也最具爭議性的決定,莫過于徹底取消實體SIM卡槽,全面擁抱eSIM。發布會上,蘋果高管John Ternus花了相當長的篇幅,闡述eSIM帶來的便捷與安全優勢。并強調,蘋果已與全球各地的主要運營商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動eSIM的普及落地。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就在發布會前夜,中國聯通官方的“我的eSIM”公眾號,悄然更名為“聯通eSIM”,這無疑為iPhone Air在國內的eSIM支持,埋下了一個的伏筆。
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致壓縮,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一個更大的可能性——為明年或將登場的折疊屏iPhone探路。iPhone 17 Air在材料、結構和內部堆疊上的大膽嘗試,或許正是蘋果在正式進入“折疊時代”前,一次重要的技術驗證與市場預演。

雖然超薄的機身+亮面鈦合金邊框確實讓iPhone Air的外觀增色不少,但是充電的USB-C接口不居中這件事,多少還是有點勸退強迫癥……
Pro的“散熱”與“變焦”焦慮
如果說標準版與Air系列是在重塑產品矩陣的腰部力量,那么iPhone 17 Pro系列,則是在堅定地向上探索技術的“無人區”。而這一次,蘋果選擇直面的,是長久以來困擾Pro用戶,也是競爭對手最常用來“攻擊”的兩大焦慮:散熱與變焦。

發布會上,蘋果將VC均熱板散熱技術作為了iPhone 17 Pro的第一個亮點,這在蘋果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項在安卓手機,尤其是游戲手機上早已普及的技術,終于在蘋果這里終于迎來了首次搭載。通過VC均熱板將A19 Pro處理器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至鋁合金中框,再高效地散發出去。

這套全新的散熱系統,所服務的正是那顆“滿血版”的A19 Pro處理器。與標準版和Air不同,Pro版本的A19 Pro擁有完整的6核CPU與6核GPU,蘋果宣稱其綜合性能相較于iPhone 16 Pro提升了驚人的40%。這意味著,在更強的散熱系統加持下,iPhone 17 Pro將能夠更長時間地維持峰值性能,無論是運行大型3A游戲,還是進行4K視頻剪輯,都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流暢體驗。
解決了“發熱”的焦慮,蘋果將矛頭指向了“變焦”。iPhone 17 Pro的影像系統迎來了一次脫胎換骨的升級。正面是與iPhone 17同款的4800萬像素Center Stage攝像頭,而背面的三攝系統,蘋果采用了3顆4800萬像素融合鏡頭。其中,長焦鏡頭的放大倍率從5x下調至4x,但可以通過In-Sensor Zoom的方式實現8x的光學品質變焦。

這套系統的核心,在于通過三顆不同焦段的4800萬像素傳感器協同工作,實現了從0.5倍到8倍的連續光學變焦。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幾個定焦鏡頭之間的生硬切換,而是通過算法與硬件的深度融合,在這一焦段范圍內,都能提供接近光學品質的清晰畫質。
除此之外,標準版和Pro版本的充電速度,也從20W提升到了40W(Air版仍為20W)。

iPhone 17 Pro與Pro Max在核心體驗上保持了一致,主要的區別依然在于屏幕尺寸與電池續航,但與標準版而言,最大的區別則更多在長焦性能與傳輸速率上(僅Pro和Pro Max擁有USB 3的接口,標準版和Air為USB 2)。可以說,這一代iPhone 17 Pro系列用最“笨拙”也最有效的方式——用影像方面的堆料來創造溢價,回應了市場的期待。
Apple Watch全系更新與AirPods Pro3
在iPhone的光環之下,Apple Watch與AirPods Pro3的更新同樣精彩。

Apple Watch Series 11將健康監測的邊界,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它首次加入了對高血壓征兆的檢測功能。需要強調的是,這并非直接測量血壓,而是通過持續監測各項體征數據,來提前預警潛在的高血壓風險,這對于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的預防意義。同時,全新的睡眠水平檢測功能,能夠為用戶的睡眠質量進行打分,并提供改善建議。
在硬件上,Series 11的面板耐刮程度提升至前代的兩倍,并且終于加入了對5G網絡的支持,使其作為獨立通訊設備的能力大大增強。續航也提升至24小時,基本告別了一天一充的尷尬。

Apple Watch Ultra 3則是在極限探索的道路上更進一步。換上了可視角度更大的LTPO OLED顯示屏,加入了對衛星通訊的支持,讓用戶在沒有蜂窩網絡的極端環境下也能保持聯系。續航時間更是延長至42小時。

即便是入門級的Apple Watch SE,也獲得了堪稱“史詩級”的更新:支持AOD、支持5G、支持手腕溫度檢測,還支持10W快充,充電15分鐘即可使用8小時。這一系列的升級,讓SE的性價比瞬間“拉滿”。

而作為蘋果穿戴生態的另一極,AirPods Pro 3則在降噪與智能上,實現了雙重突破。

官方宣稱,其主動降噪效果達到了2代的兩倍。更令人興奮的是,它深度集成了Apple Intelligence,支持基于本地模型的實時翻譯功能。這意味著,在海外旅行或跨語言交流時,AirPods Pro可以成為你的私人同聲傳譯,且整個過程在本地運算,無需擔心隱私泄露。
遺憾的是,由于同聲傳譯功能深度依賴Apple Intelligence,所以國內應該是短期內用不上了……

此外,AirPods Pro 3還支持IP57級別的防水、新增了心率檢測功能、并對耳機外形進行了微調,以實現更穩固的佩戴。主動降噪模式下的續航也提升至8小時。提供多達五套不同尺寸的耳塞套。
加量不加價的狂歡,與無法落地的“AI”
最后,讓我們用一張圖來對比三款iPhone 17系列的主要差異點,以及各版本的價格。


價格方面,幾乎所有產品線都延續了“加量不加價”的策略,甚至在存儲翻倍的情況下,維持了與上一代相同的起售價。這無疑是蘋果近年來最具誠意的一次定價,也展現出其在面對競爭對手競爭推出更大容量手機的當下,蘋果雖面臨的競爭壓力。
根據發布會信息,AirPods Pro 3發布會后已開啟預售;Apple Watch全系新品將于北京時間9月11日早9點開啟預售;iPhone新品則在北京時間9月12日晚8點開啟預售。所有產品均在9月19日早8點正式開售。
然而,在這場硬件的狂歡盛宴背后,一個熟悉的陰影,再次籠罩在中國大陸消費者的心頭。
發布會結尾,蘋果再次展示了Apple Intelligence的強大能力,以及一系列基于云端健康數據分析的深度功能。但緊接著,一行小字提醒我們,這些功能,以及Apple Watch上新增的高血壓征兆檢測等核心健康功能,因為需要通過當地監管機構的審批,大概率將再一次與中國大陸市場無緣。
這幾乎是去年iPhone 16發布時場景的重演。去年在介紹Apple Intelligence時,蘋果給出的承諾是“未來可期”。但一年過去,當iPhone 17都已經發布,我們所期待的那個“未來”,卻依舊未能到來。
蘋果用無與倫比的工業設計、強大的硬件性能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構建起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硬件產品力。但在另一面,那個由人工智能和健康數據驅動的,代表著蘋果未來核心競爭力的軟件與服務生態,卻因為一堵無形的墻,始終無法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對于第一時間想要入手新機的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我們買到的,是一部硬件上登峰造極的iPhone,但它是否擁有完整的“靈魂”?
對于那些期待蘋果最新的軟件功能的用戶而言,那句曾被我們用來調侃的“未來可期未來買”,在今天依然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忠告。蘋果的自我革命已經開始,但革命的成果,何時才能真正屬于每一個人?我們仍在等待答案。
(文中所有圖片及信息均來自Apple中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