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8個電詐園區部署,馬斯克的星鏈被質疑成幫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界面新聞 ,作者:宋佳楠,題圖來自:AI生成
5月8日,據《環球時報》援引新加坡亞洲新聞臺消息稱,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互聯網設備被東南亞的電詐園區廣泛利用,對多國執法部門的反詐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截至發稿,“星鏈”所屬的SpaceX公司暫未進行回應。
今年3月,泰國議員朗西曼·羅姆 (Rangsiman Rome) 也曾公開點名馬斯克,指控其放任星鏈設備被用于區域性大規模詐騙活動。他表示,已有“確鑿證據”表明,東南亞的多個詐騙園區正在大規模利用星鏈連接外界。
星鏈是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于2015年提出的低軌道衛星互聯網計劃,旨在通過向近地軌道發射約4.2萬顆衛星,構建全球衛星互聯網。
截至2024年初,已有近6000顆星鏈衛星在軌運行。其利用低軌道衛星,為全球包括偏遠地區、海洋、極地等地面網絡難以覆蓋之處提供網絡服務,速度較快,部分地區平均下載速度超100Mbps,最高達301Mbps,能支持流媒體、在線游戲和視頻通話等功能。
該技術在給人們帶來通信便利之時,也被電詐團伙盯上。上述報道稱, 緬甸互聯網服務不穩定,過去一年約3000臺星鏈設備處于活躍狀態, 雖未獲使用授權,但妙瓦底一帶至少8個電詐園區部署了星鏈。
另有媒體調查發現, 在非洲、中東和中亞等地,星鏈的互聯網服務也存在非法訪問情況。星鏈終端設備可輕松網購并運往 “禁用” 區域,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也證實有網絡服務商向邊遠詐騙園區出售星鏈設備。此前美國加州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曾就犯罪團伙非法使用星鏈系統質詢SpaceX,但未得到回應。
對執法部門而言,星鏈的介入增加了反詐工作難度。以往,通過“斷網”能有效打擊詐騙園區運營,如今星鏈讓這一手段失效—— 星鏈的全球覆蓋和匿名性使得監管部門難以追蹤和打擊這些非法行為。
也因此,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 (Stimson Center) 曾發出呼吁,要求其采取更嚴的客戶審查機制 (KYC) 并加強對“多次登錄詐騙區域或設備轉售行為”的監控。該機構認為,技術公司必須對其平臺的濫用行為承擔更多責任。
但這并不影響星鏈的用戶規模和商業收入持續擴大。2022年,該公司在達到第一個100萬訂閱者后,花了9個月才實現用戶數翻番。而摩根士丹利預計,星鏈總用戶規模將從2024年底的380萬增長到2040年的3200萬。
另據分析機構Payload Research預測, 2025年星鏈將有780萬全球用戶,產生118億美元的銷售額。 其中包括75億美元的消費者服務收入、13億美元的硬件銷售收入以及3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合同收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界面新聞 ,作者:宋佳楠